中国台湾导演蔡明亮执导的电影《郊游》继在戛纳、金马电影节上获奖,又入围第8届亚洲电影最佳影片等奖项。昨日,蔡明亮在澳门接受了重庆晚报在内的三家媒体的采访。说到自己的电影不被观众接受,蔡明亮一边笑称不在意,一边呛声:“看不懂电影的观众应该学着去看!我不会改变风格,因为电影就是导演的自我表达,观众也没什么了不起。”
对观众说
我不可能拍电影还附送说明书
日前,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白日焰火》上映3天,票房成绩只有5000万元。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不少观众观影后发出“看不懂”的声音。
蔡明亮的《郊游》就因镜头太慢、偏重艺术性引发了争论。昨日,蔡明亮坦言,“我不会改变自己的风格,迎合观众。观众看不懂就请他们去学习,我不可能拍电影还附送说明书吧。目前市场上片子就是太过单一,造成观众审美也单一。”
重庆晚报:现在很多拍艺术片的导演都在作品里加入了商业元素,你的作品也会有这样的改变吗?
蔡明亮:你看看,现在导演多累啊,为什么导演就一定做讨好观众的事情呢?其实观众顶多不买票嘛,中国那么大,少你一个算什么呢。
重庆晚报:姜文曾说一部好电影因为观众看不懂才导致票房不好,这是很可耻的事情,你觉得呢?
蔡明亮:不至于可耻,票房可以看出大众的素质。我的电影票房差的时候我也会去骂人,但越是这样越要坚持做,人生苦短,做你开心的事情。
对片商说
限制我创作自由给1000万都不干
目前,中国电影导演对一部电影的掌控权却越来越薄弱。电影在筹备之初,导演要被投资方掌控,“必须要有大牌参演”已经成为了行业潜规则。这条规则在蔡明亮这里却行不通。蔡明亮不但20年来一直启用一名演员,对于投资人的一些不能接受的要求,蔡明亮都不会妥协。他说,曾经一个香港投资人找他拍戏,本来一切很顺利,但后来他拒绝了对方的一个条件,1000多万元新台币就没了。“不过无所谓,有100元就用100元,有1000元就用1000元,但你要给我创作的自由。”
重庆晚报:现在有投资人找你拍类型片吗?
蔡明亮:很多人找我拍片,但是我不急。我从来没有写了剧本就去找钱拍。我也不以电影赚钱,我生活很简单,也不富裕。这可能是我个性的关系。
重庆晚报:有没有拍片过程中跟投资人吵起来的例子呢?
蔡明亮:有啊,原来《郊游》是3小时,后面剪成2小时18分钟,很多人以为我是被投资人逼着剪的,其实不是,我记得在拍戏时我经常写信骂他们,告诉他们请不要忘了我才是作者。
对市场说
以后电影不走院线改走美术馆
跟很多导演不同,蔡明亮从来不急于让自己的电影在内地上映赚钱,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因为我知道大陆很多网友在骂我,所以我更偏向办一些展览,让喜欢片子的人能看。”蔡明亮说有这样的想法是源于自己的经验,“以前几乎每次新片在台湾上映时,我都要带演员到街头、校园、夜市去演讲,宣传影片,并当街卖票。我的目标就是卖掉一万张票,因为按照台湾院线的潜规则,卖出一万张票的电影,就可以在电影院上映两周。如果达不到这个数字,随时都有可能撤映。”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蔡明亮被美术馆邀请携带作品参展,而这个作品连续在美术馆放映了半年。
重庆晚报:以后你的作品都会走艺术馆放映的形式吗?
蔡明亮:对,美术馆放映的好处就是时间长,三个月到一年是一档,这期间能有多少小朋友来啊。我现在很注重与小朋友的交流,因为美术馆放映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