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舌尖2"频遭"死忠粉"吐槽 导演否认故事三观不正

李夏至

2014年05月12日07:35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越是“死忠粉”,越爱吐槽《舌尖2》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自开播以来,就成了观众吐槽的对象。从第一集中爬树的片段涉嫌抄袭《人类星球》,到第三集中飞鱼的镜头被认出是BBC的纪录片素材,这些普通观众很难发现的细节,总是能够被一些神通广大的人揪出来,并且每每都会成为新闻热点。这些好像长着火眼金睛的观众,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生活中很少谈“舌尖”

《舌尖2》第三集《时节》播出当晚,片中出现的飞鱼镜头出自BBC纪录片《生命》的说法,便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人是周庆明,在现实生活中,他的身份是一位手机工程师。“飞鱼的片段实在太熟悉了,《舌尖2》是讲中国的故事,突然出现了外国的画面,也没有标注使用资料。”周庆明将自己的发现传上了微博,还配上了对比图。此后,这条微博被多家媒体引用,成为质疑《舌尖2》的原始证据。

非纪录片从业人员,有着丰富的看片量,偏好自然类纪录片,对国外知名纪录片作品如数家珍——这是包括周庆明在内的《舌尖2》吐槽者的共同特征。每周五晚《舌尖2》最新一集播出后,他们几乎都会在两个小时内进行吐槽。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他们中有人专门找来影像资料,一帧一帧地进行比对。

尽管自己的发现在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可在实际生活中,周庆明身边关心《舌尖2》的朋友却并不多。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吐槽者身上。青年教师张秀宇和清洁能源专业大学生萧萧,都会在微博上吐槽《舌尖2》,但每一次回复他们的人并不多。事实上,张秀宇和萧萧都承认,他们平时不会和身边的朋友讨论有关《舌尖2》的话题。

真心没打算“黑”谁

或许是因为吐槽之声太过密集,以至于有人认为《舌尖2》是被人“有组织、有预谋地黑了”,可实际上,所有的“吐槽专业户”都是零散的个体。奈奈是豆瓣讨论区里言辞相对激烈的吐槽者,身为经济专业博士生的她,表示自己并不认识其他任何吐槽《舌尖2》的网友。“批评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奈奈这样解释自己持续发帖吐槽《舌尖2》的原因。

不少吐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舌尖1》忠实粉丝。张秀宇曾经把《舌尖1》反复看过两三遍,奈奈最近也打算重新再看一遍《舌尖1》。“因为《舌尖1》让我很期待《舌尖2》,也许是期待越大失望也越大,《舌尖2》并不让我满意。”萧萧甚至有些自嘲地反思自己的心态,“是不是我太挑剔了?”

虽说这些“吐槽专业户”时常制造语出惊人的效果,但他们真心没打算“黑”谁。当得知正是自己的微博使得《舌尖2》一度处于风口浪尖时,周庆明曾经担心,“会不会给导演带来不好的影响?”他同时希望,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者能够从大家的批评之声中听到,“观众还是支持《舌尖》的”。活跃在豆瓣上的另一位吐槽者“流星”则呼吁,希望观众能够更加理性克制地讨论片子本身,而不是“打酱油地跟风吐个槽”。

希望导演组不要急

对于《舌尖2》的创作团队来说,观众的吐槽其实恰恰是一种意外的动力。周庆明对《时节》一集提出质疑的微博,就曾被该集导演胡博特意找来进行答复。“其实我们特别感谢有这样眼尖的专业观众,给了我一个可以解释的机会。”胡博事后解释说,在最初采用飞鱼素材时,她就有过这种考虑,“如果有观众问起,我们一定不会回避问题。”

“其实我也能接受中国纪录片学习外国先进的方法,毕竟人家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周庆明说,自己能够理解《舌尖2》中为何屡屡出现向国外纪录片“致敬”的情况,但他强调,“学习时一定不能丢掉自己的特色,如果一味地学习BBC的大制作大场面,可能反而会失去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在他眼中,《舌尖2》拍摄的主题虽然是美食,但美食背后展现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民风民情,这才是根本。

奈奈虽然时常言辞激烈地批评《舌尖2》,可她却说自己其实对这部纪录片挺期待。她认为,目前的《舌尖2》太像宣传片,“纪录片除客观真实外,重要的是传播知识,比如食材的来源,让观众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是否安全、健康和科学。”一位网名为“故意”的吐槽者,则不赞同《舌尖2》根据观众反馈来修改内容的做法,他觉得这样太迁就观众了,“根据所谓的民意左改右改,必然会导致和原本的创作理念偏离,希望导演组不要急,慢慢讲故事。”

相关新闻

《舌尖2》导演否认

片中故事“三观不正”

上周五晚播出的《舌尖2》第四集《家常》,引发了这部纪录片自开播以来的最大争议。不少观众不满于《家常》中出现的人物故事,甚至在分集导演邓洁的微博中“刷屏”谩骂。

在《家常》一集中,上海红烧肉通过一对河南母女来进行展示。为了陪伴在上海学琴的女儿,母亲离开家乡在沪陪读五年,未能照顾身患癌症的婆婆。这段故事长达十几分钟,让不少冲着美食看《舌尖2》的观众大呼失望,“《舌尖上的中国》直接拍成了《感动中国》,我们要看的是美食,不想看煽情。”至于母亲不能回家尽孝的情节,也被一些观众批评为“三观不正”。

对此,邓洁解释说,片中的人物故事与她理解的家常菜息息相关,“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和心意烹制的菜肴,它没有标准,无所谓正宗,是一个家庭独有的饮食习惯。”至于琴童母亲“三观不正”的问题,邓洁也在微博中写道,“母亲为了子女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而背井离乡,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选择。那些陪伴孩子的父母,忍受着孤独、困苦、暂时的分离,为子女提供后盾和保护。我尊敬这些父母,也看到他们的付出。”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