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了多部商业大片之后,张艺谋携一部文艺片“归来”。昨天,新片《归来》在京举行首映礼,一开场,张艺谋就信心十足地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可以打动每个人。可当有记者反映电影后半段戏份儿看得让人昏昏欲睡之时,张艺谋有点儿坐不住了。他当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记者上起课来:“你肯定是商业片看多了,养成了一个商业片观影习惯。”他神色郑重地说,中国观众只有一种观影习惯,会让外国人笑话,被商业片观影习惯绑架太可悲。
剧情 冰山一角表现大时代
自从与张伟平分手后,张艺谋就称要不受外界干扰,安静本分地拍一部好电影。与以往商业片的豪华首映礼不同,《归来》现场布置极其朴素,舞台上只有一个大背景板,张艺谋及原著作者严歌苓、新人张慧雯登台亮相。主演巩俐去了戛纳电影节,陈道明因有事在身,都没能前来。这次“归来”,老谋子穿了一身寻常的蓝色夹克,袖管捋得高高,看起来十分休闲。
《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原著中的故事大多来自她祖父的经历。首映现场,谈起看片感受,严歌苓直言,“《归来》的情节只用了小说的最后30页,和原著差别很大。张艺谋选材的角度太刁了,影片以见微知著的拍法,浓缩了陆焉识的一生。”她形容这部电影“像一滴水折射太阳”。严歌苓对片中主演陈道明印象颇深,“看片的时候,我震惊了,陈道明简直就是我的祖父,有一种高贵的知识分子气质。”
严歌苓坦率地说,自己从不干涉电影改编,电影是再创作,有些电影忠实还原小说却不成功。张艺谋接过话茬儿,“严歌苓的小说给了我很多东西,有浩瀚的历史沉淀,表现不离不弃的爱情。”他恳切地说,原著小说可以拍三部电影,但自己第一次用冰山一角的方式拍电影,选最后一段来拍,用删繁就简的方式表现大时代。
情感 自信能打动年轻观众
张艺谋给《归来》的定义,是通过男主角陆焉识回家,讲述一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对于选择陈道明和巩俐这两位演员,他坦言:“巩俐、陈道明是不二人选,跟他们两个的合作让我也受益匪浅,他们对于剧本,对于很多小的细节都有非常有益的意见,所以他们两个对影片的贡献不仅仅是两个角色,我认为是一个整体的贡献。”
“这种电影必须安静下来拍,有一点儿利益驱使就拍不好。看完这部电影,你是否能在心里记住这部电影,记住归来的情感?”张艺谋自信,这部电影里的情感可以打动今天年轻人的心。 可在随后的访问环节,有记者不识趣地表示,自己看片时前半段看得兴起,中后段看得昏昏欲睡,一下子让张艺谋陷入尴尬之中。
“首先,我不太同意你的一些用词。”他以调侃的语气说,这位记者昏昏欲睡,一定是休息不好的缘故。随后,张艺谋郑重地给记者上起了课:“我断定你受商业片观影习惯的控制,你只是把自己的观影习惯类型化了,我刚才讲了商业片和文艺片是不同的,我们不可以让我们的观影习惯停在一个层面上,如果这样会被外国人笑话。”
新人 银幕形象要有新鲜感
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谋女郎”一直是个话题。此次《归来》起用了19岁新人张慧雯,出演片中巩俐、陈道明的女儿丹丹,戏份儿颇为吃重。谈到这次挑选新人,张艺谋说:“她那个眼睛很大很亮,而且有一种锐气铿锵的神气目光。这正是我所需要的。随着人物命运的发展,我要求丹丹的目光中包含恍惚和忧郁,这一部分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很难,但是她做到了,非常不错!”
说起自己每部戏都会用新人,张艺谋解释,“因为我上电影学院的时候,老师说用新人有银幕形象的新鲜感。你看我第一部电影《红高粱》,确定了男主演姜文,他当时就是知名演员,但巩俐就是一个新人。”他觉得这也是电影的需要,比如说丹丹这个角色最好是用新人,如果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演员,好像就差点儿新鲜感。
拍《归来》是向商业片的告别吗?
拍电影看类型,我希望自己是两条腿走路,不同类型都可以尝试,也不意味着自己以后不拍商业电影了。
市场不是一个贬义词,中国电影发展非常好,还应该保护这个市场,而且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去,仅仅靠文艺片在电影节得奖这个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只是二分之一。更多的另一半要靠传统的商业电影占领普通影院的阵地,让国外更多年轻人了解。
其实我从来不排斥拍商业电影,但是在《归来》这个电影上,它要做的就是在这个阶段一定要静下心,排除所有干扰,对这种类型的电影不可以提任何商业的要求,要回到一个艺术的本真、纯粹的角度才可以拍好。
只截取原著最后一部分,如何表现主人公的爱情?
他俩深厚的爱情,我认为在电影中可能有一场戏就够了。陆焉识这样一个形象跑回来,你能感觉这个人受了多少苦,你如果仔细看电影,有一些点会让你去想,这俩人多么相爱,他们经历了二十年的分离,只为在火车站见一面。对于电影来说,我不需要把二十年过去的故事再拍二三十分钟。所谓留白的做法,并不是只有空白,有留的东西,你自己可以去补白,再不满足的话,你就去看严歌苓的小说。
为什么全片高潮都在前半程?
我觉得这个电影中后段的情节不需要再激烈,我有多种方案让这个电影后面更激烈,但这种类型的电影就是娓娓道来的。前面二十八分钟把整个离别很强烈地拍出来,堪称一个非常精准的短片,这个短片把整个时代和故事背景带出来了。后头其实我们不需要再有这个节奏了。
我也是希望给大家带来另外一种观影经验,这一类电影久违了,你仔细想一想三四十年以前,我们在商品大片来临以前是有耐心的,但今天看电影我们没有耐心了,因为太多商业片,中国观众很容易就被好莱坞控制了,因为我们的口味很容易只走一个类型。这恰恰是我拍这个电影的寄托,培养观众观看不同类型电影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