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京华时报:舌尖话题多都是高级红

黄啸

2014年05月14日07:36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舌尖话题多都是高级红

  央视能在周五黄金时间,做出一个媲美《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这类综艺节目的纪录片,圈定海量电视人群,引来无数追捧、眼馋、惊讶、不满、吐槽,不管拍的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耳鼻喉上的中国,这种际遇和高度,是纪录片的至高荣誉。总导演陈晓卿再次强调说:“从第一季我们就确定了,《舌尖上的中国》要表现中国人和食物的隐秘关系。食物是出发点,蕴藏在背后的中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特别想展现的。”

  中国人是对食物最有情怀的民族,生老病死、婚丧娶嫁的终极表达都是食物。那些七情六欲和坚硬的态度,幸福的、悲伤的、相聚的、分别的、愤怒的、喜悦的……通过食材的获取,通过烟火的萃取,通过香料的感染,变得柔软喷香,然后围桌举箸,感情深,一口吃。既然一切尽在吃中,所以也难怪央视爆炒诗情、清炖画意。吃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实在是远远大于吃本身。比如导演方挑拨式解读说:“拿《家常》里的月子餐来说,爷爷奶奶给儿媳妇做的是鲫鱼木瓜,名义上是补身体,实际上是要儿媳妇的乳汁哺育孙辈。姥姥姥爷家做的鱼腥草,则是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好了,你一下子就知道谁是亲生的了吧。”这种微妙的关系和供求,通过吃做出的解读,也只发生在两千年的中国文化态度中。

  理解归理解,作为吃货,四集看下来,还是感觉抒情有余,菜式不详,只能当情怀看,想跟着学两招的同学请回吧。像“一早一晚滋味大打折扣,过夜再吃,便是已经隔世的雷笋”这样的天赐好食材,咱傻帽城里人根本摸不着,更别说炒望潮、咸肉蒸黄泥拱、钱塘江源头合川紫苏炒清水螺丝什么的,馋死不偿命,都别瞎惦记了。二来,摄影师忙着诗情画意,没工夫教你做美女私房菜,想学手艺赶紧换台,另外泡菜西瓜酱什么的,能关照到的都是童年吃过这口的人。回家的概念,显得很有针对性,这也是导演拼命讲故事的理由之一。如果不用一些普世的情绪,离去和归来、流放和留守来攫取视线,这么大的中国食谱,也很难把注意力统起来,尤其央视这样的高端平台,不会满足于纯美食节目。从美食中来,到美食中去,情感的撞击、关系的触碰,人性柔韧处,才是敲击落点,方能做出有别于香港老牌美食节目《蔡澜食尚》的姿态。

  另外,作为“舌尖2”引起的美食学术焦点,第一集的重要争执点是西藏野生蜜属于“致敬还是抄袭”;第二集的重要考证是关于古法炼油优劣,武当功夫般的古法炼油出油率不高,还有苯并芘超标的嫌疑,是保留还是继承,又是一个生死命题;第三集的重要收获是知道了价值连城的切糕就是核桃加葡萄糖浆;第四集的重要自信点是,每个吃货心中都有一个红烧肉方子——上海人不服的是,为了孩子五年不回家的河南人做的那个不是上海红烧肉!

  从豆花甜咸的大是大非,到回锅肉是放蒜苗还是青椒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些话题引起的文字游戏,都是欢乐的吸睛术,是高级红,绝对算不上批评。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