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2017年英语将不再参加高考》在网上发酵,通过网络传播后,演变成《2017年英语将退出统一高考》。高考牵动人心,此条新闻的受关注度可想而知。但是不久,事件的当事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通过媒体表示:“英语退出高考”系误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也表态,教育部正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改革方案,先试点后推广,以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新闻的产生是顾明远到杭州参加第九届亚洲比较教育学会年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高考改革方案——语文、数学在新高考里,分量加重;英语,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取而代之的是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等级评价。高考招生时,不同的学校会对英语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
其实,这个改革方向,此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已经对外透露,各地也已经推出了改革时间表,并引发了各种讨论。但是这些改革,并没有明确英语退出高考。而在此次的网络传播中,“英语退出高考”却成了新闻热点和卖点。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传播范围呈裂变式扩散,不实新闻一旦出现,便会迅速传播开来。其中,教育类新闻是最受关注的一类信息,只要是家中有上学的孩子,家长都会时刻关注教育政策、信息,其传播面和影响力相当大。梳理近几年不时出现的教育类不实新闻、假消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类是有意炒作恶意为之的“假新闻”。2011年底,国家公务员考试刚刚结束,某家教育网站刊登了“权威专家精准命中2012国考申论真题”的消息,声称其全面命中了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笔试申论主题,并对测评内容进行解读,部分媒体进行了转载。后经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查证,这家网站对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构招考笔试申论试题的解读与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和主旨意图毫无关联,其解读的相关考试内容与实际情况根本不符。
检索新闻,每年高考、研究生考试、四六级英语考试或者公务员考试之前,总会有各种教育机构发布消息,称自己如何命中试题。这些自我宣传中,很多都是添油加醋,夸大其词,目的当然是让更多的考生报名培训补习,牟取利益。
第二类是“标题党”断章取义造就“假新闻”。2011年12月24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进行了一次演讲,当地多家媒体报道,其中一家媒体报道标题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引发了舆论的大量批评,大部分网友认为作为名校校长不能这样简单否定美国教育。
之后,周其凤的演讲录音被整理并公开后,大家才发现这是“断章取义”的歪解。周的原话是,“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而在这句话之前,周对美国教育的很多方面给予了肯定,而所发新闻去掉了这句话的语境和前提,单独成为标题。
与这个事件类似的,曾有一篇关于“北京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的消息,来源是一次会议。消息出来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可随后专家称,所谓性教育教材,仅系课题研究成果,只是提交研讨会的交流材料,所谓“首部性教育教材”,完全是“标题党”所为。
还有一类是理解偏颇信息误读形成的“假新闻”。2013年5月份,有网友发布微博称:“听说江西高考不能携带手表进入考场,而且考场不能有钟。这对我们考生太不公平了,如果我们无法掌握时间根本无法战胜高考。”很多网友批评此做法太不人性,而实际上,这只是信息误读。江西省教育考试院为了防止各类微型电子通讯接收设备被隐藏或伪装携带入场,今年高考期间,考生不能携带手表,但每个考场配置静音挂钟,以便考生掌握时间。
不管是恶意炒作、断章取义还是信息误读,虚假新闻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防止此类假新闻“兴风作浪”,除了媒体要坚守自身的职业操守外,受众也要有一定的媒介素养,避免为其传播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