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4年第2期

电视媒体之死生

栾轶玫

2014年05月21日16:37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喜——《电视之生与死?》,其实我一直是一个主张建设性的研究者,总体而言我更喜欢建构,但好的建构一定是建立在对情景的理性解构基础之上的。我谈“电视媒体之死”,不是以危言耸听的词藻成就标题党,而是希望包括我在内的广电人,能更清晰更前瞻地预测电视目前所处的位置,以及在未来媒介生态中的地位。

一、电视新闻的内容分发危机

早期时段的新媒体主要革新了电视新闻的速度与在场优势,而当下,电视新闻面对新媒体,特别是社会化媒体,其危机更多地表现在内容分发方面,而这一短板,仅靠电视媒体内部微调是无法解决的。

新媒体时代的内容分发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1.智能推荐,即应用大数据与计算机算法,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点击频次等将内容分发给适配的人群,精准地推送内容。比如新闻App里的“今日头条”即采取这样一种模式,用户点击频次越高的内容,它就会越多地发送给你,从而实现了内容分发的智能适配。2.社交分发,即用户在媒体平台上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一键分发”的便捷方式将内容分发到自己的微博、微信、自媒体等社交平台上,这种加入传者能动性,以及圈子影响力的“自主传播”方式,可以说是实现内容有效传播的最佳方式。3.自主订阅,即用户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订阅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杂志、视频追剧。自主订阅建立了用户与传者较为稳定与直接的关联,有利于实现内容分发的“粉丝效应”。4.编辑整合,即编辑对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加工、整合、包装、推广的全生产链模式。这一模式在当下的新媒体生态中,其重要性与占比正在不断降低,但依然是重要的内容分发模式。

与上述的新媒体内容分发的多元化、多梯度、自主性相比,电视媒体的内容大体上依然停留在我播你看的阶段,虽然一些电视行业的引领者在节目制作中也加入了短信互动、微信参与、微博评论等方式,提升了节目的参与度,但其在内容分发方面还很难突破目前的单一局面。此外,一些开创者也尝试了电视的“切片化”传播,将电视节目“切片”后放到网络平台上发送,扩展了内容的触点与被阅的可能性,但这一方式对商业网站这样的新媒体平台依赖度很高,主动权与控制权不在广电媒体自身手中。

二、电视剧的内容荒与同质化

一部从韩国飘洋过海的《来自星星的你》轻松打破了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黄金法则”,“晚8点是电视剧的黄金时段”的传统坚守就这样被放置一边了。这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文限令电视台引进剧的播放时长及集数,那边,四海网民已然吃着炸鸡喝着啤酒,一个周末就看完了《来自星星的你》,又追起了美剧《纸牌屋》第二季了。

中国电视剧因编剧阵营的集体衰弱而导致“内容荒”,内容同质,制作粗糙。相较韩国电视剧生产机制,我们差得太远。首先,韩剧有大量的优秀编剧,这些编剧地位高、权力大,他们可以决定导演、演员乃至拍摄进程的若干细节;其次,庞大的韩国文创产业及全民造星机制,能不断地根据观众的审美来调整其“造星”的品类、方向。甚至具体到观众不喜欢某男星梳起的刘海,下一集剧中男神立即就换成了低垂的发型。

更不要说引进剧中会用大数据事先调查观众的喜好,量身订做相应的剧集。美剧《纸牌屋》即是这方面的代表,它利用社交网络上人们的评论、表情、行为等分析出观众的喜好,发现BBC这部1994年的同名剧、特定导演与特定主演,只需这三个要素拍出的电视剧一定会受到欢迎。毫无意外,这部Netflix的新媒体自制剧红遍全球。

三、电视综艺节目陷入“克隆”无力自拔

陷于篇幅,对此不详述了。回望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这20年,有多少火爆的节目是自我研发的?综艺节目不是引进英国、荷兰就是韩国。最近的消息是继引进韩国《爸爸去哪儿》和《2天1夜》之后,中国电视界又要引进《Running Man》。网友在表示惊讶的同时跪求不要再这样了。“韩国综艺引进热”也将成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缺乏内生创意的历史记录。

电视媒体之死生,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

(栾轶玫:经济学博士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