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人民日报海外版:《来吧孩子》 有探索才有启蒙

2014年05月23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来吧孩子》:有探索才有启蒙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真人秀节目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强势的收视增长点。但随着海外各种成功模式或被引进或被借鉴,中国电视节目的原创能力不断显示出疲软。5月9日“母亲节”当天,一档观察类节目《来吧孩子》呱呱坠地。以直击产房的大胆创意,该节目在首播当晚就创下了话题点击率的新高。

  大部分观众在看完节目后大呼母爱伟大,深受感动,一些网友更是表示,看过节目,真想马上对妈妈说声“谢谢你”,大部分男性网友也对这个节目点了“赞”。不过,也有少数人表示挑战过大,难以接受。质疑声音一是认为节目里涉及生孩子的画面超越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突破观众心理底线,二是觉得电视节目是否有必要如此真实?

  有质疑很正常,也合情合理,但如果因此就大肆挞伐这个节目并不见得高明。有人说,如果把《来吧孩子》的综艺“帽子”摘掉,其实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和科普片。该节目首次采用64个固定摄像头完成拍摄,创下了国内电视制作的先河。此类拍摄手法,在国外的电视制作中已有先例,但由于技术系统复杂,后期素材量巨大,制作难度非常高,《来把孩子》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观念上,中国电视需要探索的东西还很多。没有探索就没有启蒙。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从小到大,家长、老师们都在回避“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生产之痛”更是成为谈论禁忌,让很多人难以启齿。《来吧孩子》敢于挑战禁忌、逼近真实,勇气可嘉。至于这种挑战的结果如何,交由观众的遥控器来掌握既可。

  今天的中国社会更加文明和开放,观众也更加具有审美力和判断力。《来吧孩子》能够被制作出来并面对全国观众公开播出,事实上就是一种难得的进步。有海外研究传媒的学者认为,像《来吧孩子》这样的节目很容易得到西方观众的共鸣。一直以来,中国人在西方人的传统形象是呆板、木讷,工作努力却少有情趣,而这样的作品向人展现了中国最普通的家庭,他们的担忧与幸福,幽默与感动,他们在镜头前是如此可爱。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