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4年4月下

微博的情绪与段子的功效

朱德泉

2014年05月26日13:41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所谓舆情,究其本质,无非是公众的意愿和态度。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舆情,所呈现的更多是“事实传递+情绪表达”,是一种复式漩涡形传播。美国学者形象地称为“葡萄藤传播”,即信息总是通过几条主干向各个用户节点扩散。

微博用户虽然很多,但绝大多数用户并不发表见解,他们还是被动地接收网络信息,即所谓沉默的大多数受发言者支配、发言的边缘者受核心者支配的格局。当某个焦点事件、热点问题出现时,占据主干位置的“意见领袖”在第一时间通过发布信息、设置议题、发表评论、掌握话语权,改变网络舆情走向。这些意见领袖若能代表正确的舆论方向,则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否则,会放言、立论偏激,放大现实中的社会矛盾和偏激心态,让某些极端化的言论占据上风,引发网络舆论动荡,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这是因为,在传统媒介条件下传染性较弱的社会情绪,在网络环境下合流速度加剧,相互感染,并快速发生共振。社会情绪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可以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能够点燃舆论的导火索。而往往与主流意见相对立的观点、极端的观点、貌似深刻的观点更容易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情绪性舆论一直是反华势力实施心理战的主战场。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就曾经说过:“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是拒绝现代化,中国人只要不拒绝,我们就有武器。”

这一武器是什么?无非是通过意识操控,使国人的核心文化基因发生变异,切断国民的历史记忆,转换网民的注意力,诱导大众情绪变化,改变人们的集体想象,扰乱正常逻辑思维,破坏核心道德使群众迷茫,从而引发社会紊乱,扭曲社会前进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草根中V,用反讽、解构等一些公知所惯用的情绪表达,通过段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比如,驻日美军司令官4月11日表示,假如中国军队对钓鱼岛采取军事行动,美国海军陆战队不用登岛,就有充分能力夺回岛屿。这位司令的话,又被媒体“庄重地”解读为:“司令官首次在公开场合表明,美军将会在中国军队攻占钓鱼岛后,采取直接介入的军事行动,帮助日本夺回岛屿。”

这实际上是一种很脑残的论调。教授身份的@武汉陈国恩评论称:“学一句网暴的粗话,这个美国将军是个聪明的SB,因为他明知这也是中国军队可以夸口的豪举:这么小的岛,谁真登上去谁就送死。美国可以用飞机炸,说不必派突击队,中国难道不能用二炮轰。不信让安倍试试?都是打的口水仗不花钱。”

笔者就此评论:“这个美军司令是个段子手?”

果然,微博段子手就此展开针锋相对的段子应对。

@健康媒体人王炎自封华军司令玩了一把冷幽默。他说:“若美军攻占钓鱼岛,华军不登岛就能轻松夺回。直接炸。”

再比如,死磕原本没错,但一些死磕派律师把微博当成法庭,把自己当成法官,打着维护公平正义的旗号,事实上其行为本身损害公平正义,破坏法治,缺乏基本的法律逻辑。

对这样的社会公害,一个辛辣的段子胜过一大篇一本正经的揭批文章,因为他们就是“一群不道德的人,一被指责,就站上道德的制高点;一群伪正义的人,一被戳穿,就披上正义的斗篷冒充佐罗。他们经常将内裤外穿秀底线,却以为这样了,大家就会把他们当成超人”。

其实,所谓制脑权,无非是利用情感进行情绪煽动从而实现意识的操控。一位国外学者甚至将舆论直接等同于社会情感。他说:“人们称之为社会舆论的东西,确切地说应名之为社会情感。”假如需要使大众相信什么,那么这一过程最容易操控的就是从影响情绪开始。而进行积极的、与负面情绪针锋相对的情绪对决,恰恰是我们的网络舆论引导所忽视的。这也是我们长期失守、被动挨打的原因所在。这事关意识形态的控制权争夺,不能不引起舆情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好在,一些民间的草根名博用段子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作者为大众网总编辑)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