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卫视热播的明星旅行真人秀《花儿与少年》中,许晴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人物。昨天,许晴接受全国媒体微信群访,首度直面各种争议,她否认在节目中表现做作,也没有太傲娇,称展现的是百分百真实的自己,只是镜头呈现上有断章取义。对风传的与刘涛不和,许晴坦承有不合拍的地方,但还不至于不能和气相处。至于节目中与花花腻在一块,她承认是因为两人最合拍。
缘何痛哭?
生存的尊严受到挑战
早在《花儿与少年》刚开播时,许晴就曝料称整个旅途中令其最崩溃的是“20块钱的事”。上周的预告片中,观众看到许晴独自坐在车上,拿着20欧元的特写镜头。痛哭的女神让人心碎,这20欧元有怎样的曲折经历让人无比好奇。昨天,许晴讲述了事件经过。因为被抽中接替李菲儿担任“轮值导游姐姐”,当晚在“伦敦吧”吃过晚饭,许晴便急着回家做功课,但很快就遭遇巨大囧况,“当时我走丢了,没有钱、没有地址、没有电话,等发现没有这些东西后,我就向导游和摄影师求助”。在得到“不能帮助”的答复后,彻底抓瞎的许晴当时就崩溃了。大半夜蹲坐在街边的许晴又冷又无助,过了许久终于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借来20欧元路费,“在回来的路上,我越想越难过,因为生存的尊严都受到了挑战,实在让我越想越崩溃”,所以忍不住痛哭。
回想这趟旅行,许晴发现之前自己功课做得太少。相比其他明星在邀请阶段会向导游组详细了解许多实际问题,许晴显得有些不着调,她聊的更多的是欧洲的文化、艺术等感性、浪漫话题,她坦言自己当初的想法太简单。但尽管如此,许晴依旧保持乐天的心态,“因为觉得反正这也是一次修炼嘛,开开心心真实地享受旅行就好”。
说我傲娇?
镜头呈现易断章取义
《花儿与少年》的七明星中,许晴和张翰得到的负面评价最多,尤其是许晴给人“简直不食人间烟火,做作而傲娇”的印象。对此,许晴表示她在节目中呈现了百分之百真实的自己,一点也没有装,但毕竟节目呈现的信息有限,大家看到的是片面的,就如文章不能断章取义,通过一个节目判断一个人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活法不一样,别人怎么定义是我无法左右的。坦白说,我是特别开心真实面对每一分钟,在旅行中真的无视镜头了。这反而是我欣赏自己的一个地方,作为演员,无视镜头其实蛮难的。在这一点上,我是完成了,很开心。”
节目中常会看到许晴抱怨的镜头,比如不愿坐大巴,要求租车;抱怨排队,要求加价买票进景点等。对此,许晴颇有微词,“也不是抱怨吧,旅行中7个人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大家说出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很正常。Bus事件和排队事件都是我在问张翰,只是我觉得当时那个情形租车更方便,到酒店费用也不会多多少。而排队要一个小时,我觉得是在浪费时之前盛传许晴傲娇到随时中断录制,离开节目组,令湖南卫视极其被动。昨天,许晴回应称“是沟通好的”,“因为上这个真人秀前我就签了两个戏的约,所以跟节目组和剧组协调的结果是,我要提前两天回来,就是这样的。”
投缘花花?
我跟火星人最合拍
《花儿与少年》中,不食人间烟火的许晴与迷迷糊糊的“花花”华晨宇永远腻在一起,引来诸多猜测。被问到6个伙伴里最合拍的是谁时,许晴这样排序,“花花、凯丽姐、张翰、菲儿。最合拍的,江湖上说我和火星人最合拍,我想也应该是吧!”
节目中4位姐姐里,许晴坦言最佩服凯丽,“凯丽姐极其有趣味,其实她是个极其善良可爱的女人,非常谦让,她真的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所以我很喜欢她,很爱她,非常佩服她”。
当记者请许晴最后为自己在整个旅行的表现打分时,许晴表示,她没有觉得旅行是一次考试或是一个任务,所以她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分数的定量,“如果要说真实度的话,我要给自己打100分”。
刘涛不和?
确实不合拍但还和气
许晴与刘涛之间的不和传言,几乎自节目一开播就从未中断,在上周第五期节目中,刘涛在“花少家庭会议”中的“团结论”,也被不少观众解读为是针对许晴、花花而来。对于这个十分敏感的话题,许晴坦然回应,“如果说是说和气的话那我们肯定都挺好,其实没有什么值得不和气的。如果要是说合拍的话,那肯定有不太合拍的地方。”许晴觉得不合拍实在很正常,在她看来,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大家从陌生到熟悉,肯定是不足以培养默契度的。
在本周播出的《花儿与少年》第六期节目中,许晴将接班李菲儿担任轮值导游姐姐,对于生平第一次导游经历,许晴开心地表示,自己做得很开心。自认有领导能力的许晴表示,一如其他做导游一样,自己当值的这天,也会连夜与导演组沟通第二天的行程,为大家买早餐、火车票,带着大家浏览景点,“因为那一天是需要我去主持的,所以我就会主动起来”。许晴认为,团队里能干的人很多,但太多人有领导意识就会乱。同时,她也承认自己当值的那天也留下了一丝丝遗憾,“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带大家去更浪漫的地方玩,去更浪漫的地方品味美食。但因为那一天要去买票和坐火车,具体事务性的东西要多点,就是没有玩得特别尽兴。”
间。我发表了意见,但大家都说要排,我就少数服从多数啦”。至于不习惯坐公共交通工具,许晴坦言事出有因,“现在在生活中,我没有坐过公共交通工具,因为北京很堵,路程也不方便,只在小时候、中学上学时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