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微电影时代"到来了吗? 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

陈原

2014年06月05日07: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微电影时代”到来了吗(深聚焦)

  2013年中国国际微电影大典的部分微电影海报。资料图片

  2013年中国国际微电影大典的颁奖仪式刚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央新影集团等28家单位举办的这次盛会,在历时7个月的海选征集期内,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投送的3000部微电影,既包括陈子谦、陆川、关锦鹏、基努里维斯、阮经天、井柏然等知名导演和演员,也有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网络投票高达千万。

  其实,3年多来,各类微电影节、微电影大赛、微电影征集,已经不断在全国各地各网站举办,每次都能吸引无数的点击率。微电影,在短短的时间内已成为备受欢迎的新型艺术,而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据估算,2014年微电影收入有望超过7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3倍。

  植根于网络的艺术形式

  肖央是位80后,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影视广告导演专业,2010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短片《老男孩》让他一举成名。谁料想,这部短片中那种感怀的情肠竟然在短短一周内吸引了710万的点击率,观看人数更是达到上千万人次,而且主题曲也红极一时,由此还催生了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实际就是从前的短片,但被称呼为微电影则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而且这一称呼还来自中文。比较流行的意见是,微电影应该专指那些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这类短片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欣赏,时间长度没有一定之规,既可以单独成篇,也无妨拍成系列。

  微电影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青春的、励志的、怀旧的、唯美的、恶搞的、真人真事的、公益推广的、形象宣传的、商业广告的,无不入戏。拍片、导演、演员、投资,既可以是专业影视公司、著名艺术家,也可以是各类网站,更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只要你想拍。拍摄目的五花八门,有的是做广告,有的是圆影视梦,还有的就是想出镜,有想赢利的,也有的根本无所谓。拍过之后,往网站一传,即可了事。点击率多的可达2亿,少的或许无人问津。

  微电影,微的是制作成本、制作周期和播出时间,其兴起与发展得益于多媒体时代,正是现代化网络、手机视频、电梯和公交屏幕等多种平台,让微电影大行其道,畅行无阻。

  潇湘电影集团公司总经理、湖南乐田电影媒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惠东就说:“微电影是一种植根于网络、成长于网络、并在网络发展壮大的艺术形式。”

  从前说大众文化,大概非卡拉OK莫属。如今,最大众的文化应该就是微电影了,不但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而且人人都参与其间。影视设备成本的降低、影视技术的高度普及让很多人都想尝试电影的制作和发布,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微电影。

  微,实际是个时代特征,微博、微信、微小说……快餐式文化消费正在成为人们的首选。而微电影的短小精悍正迎合了当今这种即时消费的文化习惯,人们在乘车等各种闲暇时间,就可以在手中看完一部“微电影”作品。

  这里是鱼龙混杂的地盘

  最早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实际就是凯迪拉克的行销片,所以很多人认为,微电影一出生就带有浓重的商业广告气息。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微电影制作中,多一半都有商业目的,策划伊始就有资金的支持。不过,优秀的微电影往往可以将广告和艺术融合得得体、美妙,甚至大气。

  2012年,微电影高速发展,其重要标志就是各影视制作公司纷纷加入微电影制作的行列,大量的影视公司投入了雄厚的资金和人力拍摄微电影,还产生了一批专门投资制作微电影的公司,广告是他们的主要收入。微电影的广告效应分为两类,一是广告客户专门定制微电影,另一类是广告植入。就目前而言,前者是主流。观众对这种微电影广告并不排斥,很多人认为,只要故事讲得漂亮,即使是广告,也完全可以接受。所以,无论商业目的还是非商业目的,好故事成为微电影成败的关键,而这个故事的切入点一定要小,还要与生活密切相关。

  网络视频如今已经成为影视剧播放的主要平台,于是,各大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竞争不断加剧,各网站为了竞争需要,都将提升原创能力作为主要手段,投资制作微电影就是其中的最佳选择。这不但比购买电视剧成本低,而且还能保证在运营中享有主动权。

  然而,由于微电影准入门槛很低,所以,无论谁投资,也不管以什么为目的,鱼龙混杂,浅薄、同质、模仿也成为最大的弊端,已经制约了微电影的健康发展。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认为:当前微电影单一复制、转载、模仿的情况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现象明显,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要加强微电影的原创和创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电影的创作,要在内容建设上突出特色,要考虑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走差异化的路径,也只有这样,网络生活才能更加精彩。”

  一些微电影制作者和演出者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博得收视率,不惜选取低俗内容,有的格调低下,有的充斥暴力色情,还有的脏话连篇,这也是当下微电影发展中的严重问题。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和《补充通知》,“注重导向、要求制作资质、传递正能量”,成为基本要求。在2013中国国际微电影大典的颁奖仪式上,微电影制作者和传播者还共同发起倡议,呼吁“创作优质视频内容,共建网络健康秩序”。

  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

  28家单位主办的2013年中国国际微电影大典,按照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王庚年的话说,正是为了在微电影发展中传播正能量,展示主流价值观导向和艺术风采、审美水平。但是,这种传播并不意味着生硬地介绍大道理。大典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丁荫楠认为,微电影因为微小,很难展现波澜壮阔的命运,也不利于讲述一波三折的故事,因此,必须用独特的情感和思想,以极其凝练的表现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观众,“小故事讲出大道理”。微电影创作者,在创作面向大众化传播的视频作品时,首先要有一种责任担当。

  在大典中获得最佳微电影的《给爸爸的照片》,导演是关锦鹏,阮经天主演。这是一个微小的故事:为了唤醒建筑师父亲的记忆,儿子重走父亲的“旅程”,将父亲盖过的建筑一一拍下,但最后才发现,唯有爱才能捕捉被遗忘的时光。获得最佳导演奖的《薄饼》也是用制作薄饼的小故事,传递出执著坚守的意义。

  2012年12月,中国网络电视台曾率先推出“中国梦”系列微电影,其中,既有根据汶川大地震真人真事改编的《鼓舞》,又有讲述身患白血病却依然情系乡亲的大学生村官的影片《微笑的樱桃》;既有反映军旅生活的《战马》,又有记录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月亮的草原》……这些作品无论是在价值导向上,还是在内容取材上,都明显区别于当时在网络上传播的其它微电影,一经问世即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2013年,中国网络电视台又推出了第二季“中国梦”原创系列微电影,涵盖了公益、亲情、文化等不同题材,点击率也是一再创下纪录。

  如何让微电影更有效地传播正能量,王庚年认为,第一要打造品牌,用品牌活动吸引更多优秀创作团队和知名创作人加入;第二要跨界融合,通过跨界融合,使内容更具感染力;第三要建立机制,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和资本力量,制定完善微电影行业标准;第四要创新传播,使微电影真正成为人们喜闻乐见、传播正能量的艺术形式;第五要逐步规划建设集影视教育、培训、制作和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型基地,促进艺术创作和青年创作队伍的成长。

  微电影时代尽管已经来临,但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