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出版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
一切編輯工作都是在法律法規和出版政策的大前提下開展的。進入出版行業,就必須了解該行業的“游戲規則”,清楚所不能觸碰的“高壓線”,明令禁止的表述一定不能在出版物上出現。本刊編輯人員必須學習的法規性和政策性文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出版管理條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新聞出版保密規定》、《科學技術保密規定》、《新華社關於新聞報道中禁用的詞匯》等。此類錯誤極易被科技期刊編輯忽視,一則因為出現較少,即使出現也很隱蔽﹔二則科技期刊編輯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專業知識的審核和編校上,政治敏感性較低。例如,本刊2007年曾編發了一篇關於雲南邊境地區流行病學調查的論文,文中提及了“越南民主共和國”。該文先后經過三名編輯的編校,均未發現此說法的錯誤,本刊副總編劉志學先生在通讀時將“越南民主共和國”改正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在當期的編后會上指出“1976年越南統一后,改國號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是筆者初入編輯出版行業遇到的第一個嚴重的政治性錯誤,記憶非常深刻。本刊為國內外發行,若被越南的讀者看到,其后果很嚴重。自此之后,筆者對於宗教、國號、版圖、國家領導人相關的表述十分敏感。該培訓建議由社領導參與,一方面體現了社領導對入職培訓的重視,另一方面社領導對政策法規了解多,把握准,高瞻遠矚,可以很好地解讀。
(三)對部門制度性文件和業務材料的學習
公司通用的管理制度,部門內部的崗位職責、編校流程、考核辦法等可發放紙質文件進行自學,管理人員指出關鍵點即可。有疑問的,新編輯可請本部門主任或人力資源部門主任給予解釋。
如根據衛生部下發的《醫藥衛生期刊編排規范》、《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GB/T 15835-2011)、《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GB/T 28039-2011)、《校對符號及其用法》(GB9851)等國家標准編制的本刊《編輯規范》、《審稿工作制度》等業務指導性材料的培訓應由資深編輯或編輯部主任主講,帶領全體新編輯逐條講解,以實際工作中的例子來讓新編輯理解其中的含義。
三、入職后的帶教
在進行完以上的入職培訓后,新編輯獲得的只是感性認識,尚不能在實際工作中將其熟練應用。所以,大多編輯部都選擇內部培養機制[4],採用傳統的“以師帶徒”、“以老帶新”的方式讓新編輯度過試用期,或直至可以獨立完成工作。
目前,大多公司的試用期為三個月,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帶教的第一個月可讓新編輯僅做校對工作。通過對紅,見識各種各樣的錯誤,可以加強對編輯規范的理解,認識錯誤的各種表現形式﹔同時也有利於培養新編輯沉穩、坐得住、靜得下心的職業性格[5]。入職第二個月開始從事編輯工作,老編輯根據工作流程,帶領新編輯完成各校次,檢查新編輯的編校稿件,指出未改出的錯誤。第三個月新編輯方可學習和參與審稿工作。審稿是編輯部工作最重要的一環,隻有把好審稿關,才能保証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且之后的編輯工作也會省力省時。本刊以發表學術論文為主,同時兼顧新聞報道,所以新編輯在可獨立完成論文編校后,將對其進行新聞採寫技巧的培訓,由本刊資深記者負責指導和帶教。各種業務材料的學習始終貫穿於實際工作中。
綜上所述,編輯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名優秀的編輯至少需要3∼5年的實踐和學習。做好入職培訓是穩定編輯隊伍,提高編輯素質的重要一步。在轉正之后的工作中,還需要不斷總結編校技巧,提高效率,積極進行繼續教育,參加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等。一流編輯才能編出一流的書刊,編輯隊伍的整體提升,是實現我國“期刊強國”之夢的必由之路,也是“科技強國”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柳斌杰.人才是編輯出版業的核心創造力[J].中國編輯,2004(6).
[2] 李炳華.培養優秀編輯的三個關鍵步驟[J].科技與出版,2008(10).
[3] 苗小玲.要把編輯作為事業而不是職業[J].全國新書目,2006(23).
[4] 范春青,李長惠.科技類圖書新編輯的培養模式淺析[J].科技與出版,2012(1).
[5] 劉瓊.編輯是天底下最好的職業——聽董秀玉講出版的故事[J].中國編輯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