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農民電視媒介的接觸與使用的實証研究【4】--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農民電視媒介的接觸與使用的實証研究【4】

——以山西省晉中、運城、呂梁地區農村為調查對象

彭惠智

2012年12月06日14:1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4.農民職業身份與接觸行為的多元化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原本從事單一農業生產勞動的農民群體在媒介接觸方面產生了分化現象,這種分化現象是在農民身份從一元化向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隨著農村受眾由原來的生產者向銷售者、加工者轉變,從第一產業的傳統農民角色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農民角色涉入,農民群體產生了不同的分層,新型農民的媒介接觸行為漸趨多元化,呈現出不同的特色,而傳統角色的農民則變得弱勢,體現在媒介接觸方面為媒介接觸面窄,信息接受和鑒別能力低,承擔和維護相應媒介的經濟能力差,媒介參與意識差等。

調查表明,電視媒介在農民、農民工群體中擁有較高的可信度,而在教師、干部和商業、服務業人員的群體中卻表現不佳甚至落后於紙質媒體。這表明,農民身份從單一向多元的轉變過程中,其媒介接觸形式也隨之變化。

5.收入水平與電視媒介可信度成負相關

圖6的總體數據顯示,多數農民對電視媒介的可信度保持在較高水平。

從趨勢來看,收入水平越高,對電視媒介的可信度則越低,收入水平與電視媒介的可信度大致成負相關。這是因為,收入水平低則意味著個人或家庭的文化投入能力低,造成媒介接觸方式單一,在無其他媒介可供使用的情況下,隻能選擇相信電視媒介。

馬克思指出:“農業勞動是其他一切勞動得以獨立存在的自然基礎和前提。” 隻有在最基本的生存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才會有精神方面的需要,才能進入到另一個層次處理媒介信息。

6.文化程度與電視可信度的關系

圖7表明,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農村受眾對電視媒介的可信度在逐漸降低。

農民的文化程度決定了農村受眾對信息的接受和解讀能力。對不具備文字解讀能力的文盲和半文盲而言,電視和廣播成為其唯一可以利用的媒介,而電視媒介又在大眾媒介的對農傳播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強勢地位,故而文化水平較低的受眾在長期接觸和使用電視的基礎上形成了對該媒體的較強的依賴性。

就媒介特性來看,不同文化水平的受眾對電視可信度的認知差異正凸顯出電視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優勢。學者認為,這是因為電視“受眾更相信‘眼見為真’的直觀表現形式,更容易給受眾帶來信任感。”

要擺脫這種媒介接觸形式單一的困境,唯有借助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全面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現代化問題專家英格爾斯在《人的現代化》一書中呼吁:“發展最終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質方面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獲得更大發展的先決條件和方式,同時也是發展過程自身的偉大目標之一”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