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農民電視媒介的接觸與使用的實証研究--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農民電視媒介的接觸與使用的實証研究

——以山西省晉中、運城、呂梁地區農村為調查對象

彭惠智

2012年12月06日14:1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大眾媒介是廣大農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構成,電視媒體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本文以實証研究的方法,通過對山西省運城、晉中、呂梁地區農村電視使用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深度採訪,初步掌握了山西農民受眾的接觸數據和資料,並從媒介接觸頻率、接觸目的、關注內容等方面進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以展示電視媒介在農民受眾當中的存在現狀及特征。

[關鍵詞]:電視媒介﹔媒介接觸﹔實証研究﹔農村受眾

三農問題一直以來是中國發展的關鍵問題,而三農問題的核心則是農民問題。大眾媒介促進農村的發展,必須通過農村的主體——農民來實現。而大眾媒介對農傳播的主體則是電視媒介。電視媒介的普及與發展是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環節,而農村的發展又會導致電視傳媒的進一步變革,兩者相輔相成。

我國對農民電視媒介的接觸與使用情況的調查研究為數不少,但數據多因年代陳舊而難以全面真實地反應現狀。而且,國內的調查多針對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的研究卻比較少見。另外,對於農民中的特定人群或產業角色的相關調查也不甚完善。

在當下中國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農民對於電視媒體 的接觸使用情況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兩者間的相互作用又是怎樣的?基於這樣的問題的探討,筆者於2011年的7月15日至8月16日在山西省晉中、運城、呂梁地區部分農村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獲得了農村受眾對於電視媒介的接觸和使用基本情況的第一手的數據和資料,初步掌握了山西農民受眾對電視的接觸現狀及特征,希望能對電視媒介進一步的發展,甚至針對農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參考或指導作用。

一、研究設計

(一) 研究方法

調查採用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使得定性分析建立在可靠的數據統計之上。2011年7至8月,筆者在山西晉中、呂梁、運城地區的部分農村開展了田野調查採集了數據,並結合深度訪談進行了個案分析。按照傳播統計學方法設計媒介接觸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答案。對於一些個案樣本,筆者還進行了訪談。根據研究的目的,筆者對每一位受訪個體都設立了五個指標來支持分析,它們分別是: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身份、收入水平。問卷發放300份,有效回收297份,回收率99%。

(二)樣本選取

本課題採用抽樣調查方法,首先運用判斷抽樣法,考量山西11個地市的不同特征,選定了晉中、運城、呂梁三地農村作為樣本區域。調查的訪員為經過培訓的來自以上地區農村的新聞專業本科生,通過人際傳播途徑展開調查。

(三)樣本環境

山西是農業、礦產等資源豐富的中部大省,農村人口約佔全省總人口的2/3,受訪地區的村民人均年收入為1萬-2萬,村中電視機基本覆蓋,網絡覆蓋情況較差。手機擁有率較高,但僅為簡單通訊工具,多數村民為初中文化水平,具備識字能力。

晉中以義棠鎮北村和義安鎮義安村為例,受調查地區以工礦產業為支柱,附近工廠吸收了大量民工就業。多數村民較為富裕,屬工礦村鎮的代表。

運城以柳頭鎮杜家營村和稷山縣下庄村為例,該地區為山西重要的產糧區。杜家營村有優質的棉花生產基地﹔下庄村村民主要經營鄉鎮企業並兼小麥、玉米種植和豬仔飼養。運城地區農民多從事種養殖業,是山西產糧區農村的代表。

呂梁以離石區霜霧都村、臨縣城庄鎮西會村為例。呂梁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兩村農民多以種植業、林業、養殖業為主,兼事勞務。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相對較低,是一部分發展較為困難農村的代表。

二、總體數據分析

基本情況見表1

在受眾的年齡分布上,中青年受眾是電視媒介接觸的主體,老年人的電視接觸比例最低。

調查數據顯示,傳統農業勞動者的比例達到60.6%,是受訪者的主體。山西的能源礦產資源尤為豐富,以能源礦產開採冶煉為業務的鄉鎮企業將部分原屬傳統農業的勞動力轉化為企業民工,體現了當下山西農村在轉型發展中的基本特征。筆者認同方曉紅教授的觀點:“我國農村的主體由單一的農業勞動者變換為多元的角色……這種角色多元化的發展必將最終導致農村受眾群體的分化……導致媒介需求的分化。”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