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桶上的時間被更改。
操作台上鏟子被插在廢物槽內。
“良心品質”是吉野家網站上的宣傳詞,但當記者以應聘者身份進入吉野家的幾家店面后,卻發現這幾家店內的餐具清潔讓人大跌眼鏡。
有的店,在米飯過了要求的廢棄時間后,被再次更改了出鍋和廢棄時間,繼續在使用著,有的店員工,平時就是用湯碗直接喝水,然后未再清洗,就被盛放上湯,直接端給了顧客,店內的碗具、筷子、托盤也未按要求清洗、消毒……
□應聘
先上崗再辦健康証
3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東直門銀座店的吉野家,以應聘服務員為由進入餐廳。該店一劉姓經理對記者進行了簡單面試,並填寫個人信息。隨后,劉經理詢問,“有健康証嗎?”記者表示之前並沒有從事過與餐飲相關的工作后,她說,“今天就先上崗吧,健康証可以過幾天再辦。”隨即讓工作人員帶記者開始上崗試用,整個應聘過程不足20分鐘。
記者在一張關於員工辦理健康証情況的手寫紙上發現,店內兩名員工名字后被標注著,“健康証何時能拿來?”盡管如此,記者在該店上班的5天內,餐廳負責人並未敦促記者辦理健康証。
□東直門銀座店
洗碗四步化作兩步
吉野家東直門銀座店的洗碗間內,垃圾桶和潲水桶均為無蓋敞開的,以致剛進入洗碗間,就能聞到一股臭味。
房內的洗碗工稱,由於自己不會普通話,無法去前廳干活,“每天聞著這臭味我就頭疼,實在太難聞了。”同時,洗碗間內的潲水,直接倒在該房地下污水管內,水管在地面上留有約5厘米大小的倒水口。該口並沒有被堵住,殘留在水管中的食物、油漬因被細菌分解而產生氣體,以致房間內產生的臭味難以散去。
洗碗間內設有4個洗碗池,分別為洗滌池、清洗池、消毒池和漂洗池。中午12點半左右,店內達到就餐高峰,洗碗工剛處理完餐后垃圾,又馬上去洗碗。由於沒有時間,洗碗工有時隻刷碗內側,就將碗扔進清水池。“先泡上幾分鐘,再用抹布隨便擦一下就干淨了”,該員工稱,洗滌池中的水一天隻需更換四五次。而記者看到,在洗完上百套餐具后,洗滌池內的水已經沒有了泡沫,上面漂著厚厚的一層油污,水已變成棕黑色。
這名洗碗工向記者道出實情,“隻有領導來檢查時才用一下消毒池和漂洗池。”該餐廳負責人張經理也表示,按規定洗碗必須有四個程序,“但是就餐高峰時根本忙不過來,洗碗程序還是有所簡化。”
洗碗間內,筷子被泡在有洗滌劑的塑料桶內,而距該桶不到兩厘米的地方放置著污水垃圾桶,剩湯剩水很容易濺入筷子桶內。記者發現,待到桶內盛滿筷子后,並沒有經過反復搓,而是從桶中撈出后,經簡單沖洗,就被放在塑料漏盆中瀝干。
據一名店員介紹,筷子並不需要消毒烘干,“過一下熱水,再用布擦下筷子,筷子也容易干。”擦筷子的是長寬約為50厘米正方形白布,但是由於多次使用和未定期清洗,白布已變成灰黑色。當店員正准備用布擦筷子時,另一位店員稱,“這布多久沒洗了,上面都有一股餿味了。”
擦筷子時,把一大把筷子放進布裡卷起來之后來回蹭,每蹭一次最長也就20秒左右,蹭完后,筷子上仍留有水漬。
托盤一周洗一次
在銀座店,記者發現,當有菜汁沾到盤沿或碗外時,前廳的傳菜工會用放在傳菜台上的“黑”抹布及時擦掉,而抹布一天之內鮮有機會清洗。
顧客下單后,會在收銀台上的打印機中打出兩張點餐清單,一張作為顧客取菜憑據,另一張由配餐員手持。同廚房員工一樣,配餐員並未戴口罩和手套,在就餐高峰時段,收銀員也會參與配餐。打印紙上的油墨通過配餐員的手直接與食物接觸,至於這種油墨是否對人體有害,不得而知。
前廳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收拾和分揀餐具。他們一次整理三四個餐桌,為理出更多的空間收拾餐具,他們將三四個餐桌上的碗筷等置於最上面的托盤,后將剩下的托盤摞在下方並端進洗碗間。托盤直接放置在垃圾桶上方的整理台上,將托盤內的垃圾清理完后,分揀出筷子、勺子。
隨后托盤並未進行任何擦拭,就被重放上新的廣告彩印紙並疊好,而托盤底部多次與餐后垃圾接觸已不干淨,未經清潔后又與廣告紙接觸,導致新換廣告紙的托盤,在被顧客使用前就已經臟了。洗碗間的工作人員稱,隻要保証托盤上看不到飯粒菜渣和水漬就行,“如果托盤較臟,就用擦前廳桌子的抹布擦一下。”
據銀座店負責人張經理稱,吉野家總公司規定應每天清潔托盤,而該店實際隻做到一周清潔一次。“我們每周日會集中清洗托盤,但平時太忙了,沒時間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