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華西都市報自主開發的“魔碼”上線一年半之際,魔碼移動支付功能正式投入應用,讀者掃碼,可直接購買商品。2011年,以華西都市報推出“魔碼”為標志,中國報業掀起了3G時代的新一輪二維碼熱潮,各種全媒體報紙、雲報紙層出不窮。
毋庸諱言,這兩年,一些報紙版面上的二維碼弱化了,甚至消失了。但在這兩年,華西“魔碼”由最初的QR(二維碼)掃碼,到AR(增強現實),再到移動支付﹔從華西傳媒集群(WMG)內部5份報紙應用,到國內多家同行採用,華西“魔碼”正在釋放出巨大的魔力。這種魔力,不僅是產品功能的不斷升級、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還有超過100萬的總下載量和20余萬的活躍用戶數。
這些樣本數據和強大生命力的背后,是中國第一家都市報縱深推進“華西全媒體平台構建戰略”和以移動新媒體拓展為新發展極的強勁支撐。
產品為王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自主開發客戶端制定編碼規則、外包開發客戶端、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應用其客戶端、使用通用型二維碼等,這是2011年的報業二維碼熱潮中二維碼的應用模式。
后三種模式大多沒有堅持下去。外包開發客戶端涉及到后繼維護、開發成本和溝通成本﹔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雙方的理念和訴求點差異較大,產品通用性導致對區域性報紙適用性差異,定制開發的可能性較小﹔使用通用型二維碼則存在內容安全、數據統計等系列問題。
二維碼工具軟件最大的問題是無碼可掃,或者缺乏掃碼的動力。一方面,華西都市報要求每天每個版上都要有二維碼,精彩圖片還要配置AR,各部門定期組織掃碼抽獎活動。這使得報紙讀者天天都“有碼可掃”,其魔碼客戶端能識別大多數二維碼。
另一方面,在實際應用中,華西都市報的編輯記者都是產品經理和測試人員,他們根據報紙本身的特點,對客戶端和后台管理提出反饋意見和要求。由華西都市網組建的研發團隊定期收集意見,應用到產品開發中,使得魔碼應用不斷完善。這種基因讓魔碼與其他客戶端相比,更適合報紙,也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