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關於葉詩文倫敦奧運奪冠報道的跨文化分析【3】

劉俊俊

2013年12月02日17:02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競賽”、“征服”、“加冕”——

2.2.1.3消息來源:

2.2.1.4背景資料:

 

2.2.2各媒體獨有並強化的議題:

2.2.3三家媒體報道腳本側重的分析

媒體通過強化對自身想要表達的觀點有利的內容,弱化或者忽視不利的內容實現腳本的側重,《人民日報》、《紐約時報》、《泰晤士報》三家媒體都通過對報道內容有選擇的強化與弱化實現報道腳本的側重。

2.2.3.1《人民日報》:強調葉詩文對體育項目的“征服”,對其出色的表現進行“加冕”,然而被西方世界認同的幻想破滅。

《人民日報》著重報道了葉詩文打破世界紀錄取得世界冠軍,體現出“征服”的腳本,與此同時,對葉詩文的極力贊揚,進行“加冕”。但是,面對西方媒體強烈且無根據的質疑,之前尤其是北京奧運會以來形成的中國是體育強國、中國文化為世界所接受等幻想破滅了。

《人民日報》通過強調葉詩文艱苦訓練、奮勇爭先的成長經歷,表明其打破世界紀錄、贏得世界冠軍的不易,還一方面弱化美國教練John Leonard等對葉詩文的懷疑以及中國游泳隊90年代的興奮劑丑聞和李哲思的興奮劑丑聞,在另一方面,強化葉詩文在面對媒體質疑其與興奮劑有關時沉著泠靜應對的表現、英國奧委會主席莫伊尼漢等一系列權威人士對葉詩文的澄清、西方媒體對自身的批評以及英國《自然》雜志的道歉等表明葉詩文是清白的,表明西方的質疑時偏見與無知的表現,從而強調葉詩文對此體育項目金牌和人類體能極限的“征服”,塑造葉詩文的英雄形象。

《人民日報》還通過強化表彰葉詩文在奧運會表現出色,是中國在此體育項目上的巨大飛躍的報道而對其進行“加冕”,並將葉詩文的成就與中國的國力提升緊密相連,而忽視中國體制上的問題,強化受眾在“加冕”腳本中宣誓效忠、維護中心價值的角色。

然而,在報道葉詩文的奪冠過程中,《人民日報》希望制造共識,屢屢對西方世界的強烈質疑進行澄清和反駁。這讓中國的受眾明顯感覺到了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分歧與沖突,北京奧運會上感受到的那種中國為世界所接受,中國被世界認同的幻想破滅了。西方對個別運動員的不公平的評價和待遇,會使得中國的受眾自覺不自覺的將事件上升到中國文化的個體在其他文化中受到的歧視的高度,感受到文明之間的對立和沖突。

2.2.3.2《紐約時報》:泳壇新的等級秩序出現,中美在金牌上展開“競賽”,強調“沖突”。

《紐約時報》對葉詩文的關注往往是與本國運動員的對比過程中展開的,雖然也大量報道葉詩文對世界紀錄和金牌的“征服”,但其“競賽”意味明顯。

《紐約時報》以美國運動員為中心,將葉詩文奪冠作為比較的素材,強化葉詩文在最后賽段比菲爾普斯和羅切特游得快,泳壇的新的強弱秩序出現,突出葉詩文是美國運動員的威脅,強調中美在金牌上展開“競賽”。與此同時,《紐約時報》弱化葉詩文與興奮劑相關的內容,但是卻通常在說明葉詩文未使用興奮劑后,引用懷疑葉詩文使用興奮劑的美國教練John Leonard等人的話隱晦的表明立場,還認為媒體對葉詩文的質疑可以理解,很少關注別國媒體的觀點。

總體上而言,《紐約時報》以“自我”為中心展開敘述,突出表現“競賽”的腳本,強調中美之間的“沖突”,而在“征服”腳本的運用上,往往是作為本國運動員的對比資料。

2.2.3.3《泰晤士報》:沖突基調下的葉詩文對世界紀錄和金牌的“征服”,通過事件報道的“脫軌”,“抹黑”中國。

《泰晤士報》對葉詩文在倫敦奧運會上奪取冠軍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但是充滿了質疑的語氣,體現出一種沖突的基調。同時,在報道的過程中,報道重心發生轉移,出現“脫軌”現象,由慶祝中國選手奪冠變成了抹黑中國在體育上的成就以及中國的體制。

《泰晤士報》強化了關於葉詩文打破世界記錄、取得世界冠軍的報道,體現了“征服”的腳本﹔但在同時也通過模糊或抹去英國奧委會主席莫伊尼漢等權威人士的姓名、頭銜、職位等弱化為葉詩文澄清和辯護的人士的話,而在另一方面卻通過詳細介紹懷疑葉的美國教練John Leonard的身份和觀點,也即是,葉詩文的成績不可信,每次有這樣的“超女”出現都最終被証實與興奮劑有關,葉詩文還勾起了之前愛爾蘭選手贏得冠軍但兩年后卻因其尿液樣本篡改而被禁賽的可怕的回憶等強化這種質疑﹔還通過弱化《自然》雜志向葉詩文的道歉,並將道歉解釋為壓力之下的被迫道歉,強化中國游泳隊90年代的興奮劑丑聞和李哲思的興奮劑丑聞,表示對中國的懷疑和不滿都是有理由的。此外,還通過強化葉詩文在訓練中艱苦的歷程,批判中國的體育體制“將小孩作為原料”,而很少關注中國媒體的觀點。

《泰晤士報》在報道的過程中,報道重心由前期的葉詩文奪冠轉向中后期的對葉詩文使用興奮劑的質疑,以及對中國體育體制的批判,在這個過程中,葉詩文在奧運會上打破世界紀錄奪冠似乎已經變成次要的了。《泰晤士報》的報道“脫軌”了,而正是通過這種“脫軌”和沖突的基調,形成了對中國體育成就和體育制度的“抹黑”。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