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市報“慢閱讀”的啟發意義
1.突出本土特色,將文化傳統與報道創新相結合。都市報本身是個大熔爐,作為一個快節奏時代的產物,新聞版面必須要快,必須顧及廣大受眾獲知有價值信息的日常需要,體現新聞的時效性﹔而文化版和讀書版則不同,它需要快中求慢,謹慎檢閱,著意於閱讀品位的引導和文化精神的建樹。河南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原厚重的文化傳統具有極大的挖掘潛能,這也成為《大河報》打造自身特色的優勢所在。然而,這一優勢的發揮,不應僅限於文化資源的單純挖掘,還應在報道方式、思路和角度上,轉變思維,加強創新。
《大河報》作為河南文化的重要傳播載體,除了“厚重河南”這一品牌欄目之外,還經常圍繞河南的本土優勢,策劃、報道在特定領域、特定人群中的獨特現象,而河南女作家群便是其關注的獨特群體。2013年6月以來,《大河報》推出“河南女作家系列”報道,讓這些平日裡讀者難以接觸的文化名流走向前台,與讀者一起暢談創作經歷,產生文學思想的碰撞,加深讀者對河南女作家的進一步了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中原這一獨特文化群體的解讀,對河南女作家的成功推介。《大河報》選取這一群體,角度新穎,視角獨特,難能可貴,這也是它一經見報便好評如潮的原因所在。
2.加強策劃意識,將反映現實與藝術審美相結合。新聞策劃,是策劃在新聞領域的運用,是新聞競爭的必然產物,也是新聞進入“創意時代”的重要標志。﹝4﹞在新聞同質化競爭的今天,獨家新聞成為紙媒的稀缺物,這時,新聞策劃便成為各大都市報競爭突圍的“殺手?”,而策劃能力也往往被看作一家報紙“功夫”深淺的重要考量。對於都市報來說,不僅時政新聞需要策劃,文體新聞更應重視策劃,通過對當前新聞事件的策劃,引導公眾關心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和難點,把社會熱點與群眾關注的焦點作為作品表現的對象呈現出來。《大河報》在“世界讀書日”推出的“閱讀之惑——今天我們讀什麼”專版,針對青少年暑假閱讀的三組報道,以及“河南女作家系列”欄目等,記者和編輯的策劃意識均體現在新聞報道中,社會反響很大。可見,都市報文體新聞在呈現文化、娛樂、體育等內容之外,還應加強策劃意識,關注社會轉型期的復雜現實,努力把握當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內心世界,挖掘其背后深刻的思想性、獨特的藝術性,以其特有的審美功能,打造出兼具現實深度、文化精度和思想高度的上等好文,如此才能贏得讀者的青睞。
3.注重價值引導,將公眾需求與品質閱讀相結合。新聞媒體具有“議程設置”功能,發揮著為公眾設置新聞議程的作用,都市報的文化版和讀書版也不例外。當前的社會,處於一個思想豐富、文化多元的時代,物質誘惑較多,人心容易漂浮,加上快餐文化的流行,信息碎片化傳播和網絡輿論空間眾聲喧嘩,作為責任大報、主流媒體,《大河報》文化版和讀書版結合讀者需求,實時推出精品閱讀,在凸顯趣味性、知識性的同時,也增加了報紙的服務性和實用性。
2013年7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如火如荼,鄭州航空城的未來如何?《大河報》向讀者推薦《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一書,並以《航空大都市,未來的鄭州要飛出去》為題做了相應解讀報道,為即將邁入航空經濟時代的鄭州讀者,描繪了全球化時代速度變革帶來全新的經濟發展與生活方式改變,提醒鄭州市民提前做好航空城生活的思想准備。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原主席王全書提出:對全民閱讀活動加強指導,推廣先進典型,擇機設立中國讀書節,糾正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潮,朝著書香中國的目標進發,社會各界都不是局外人,教育的擔當不可推卸,出版界任重而道遠,各級政府更不應缺位。﹝5﹞作為責任媒體,都市報必須注重社會主流價值引導,以大視野、高水平的策劃與引導,更好地讓讀者重視文化、重視閱讀。《大河報》讀書版近期倡導的品質閱讀,推動大眾閱讀,也正是基於這種目的。
4.發揮全媒體優勢,將新聞內容與報道形式相結合。目前,新媒體在不斷加盟新聞傳播陣營,從門戶網站到搜索引擎,紛紛借力於傳統媒體的新聞生產力,而紙媒也應學會借助網絡提升競爭力。《大河報》文化版和讀書版每推出一期文章,大河報新媒體中心便及時跟進,通過大河報官方微博和大河報文體中心官方微博實時與讀者展開互動,第一時間收集讀者反饋,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除了微博,大河報還通過官方企業QQ、新聞熱線等方式,及時與讀者進行溝通互動。這些來自讀者的信息,不僅讓一線記者第一時間了解到受眾對新聞報道的反應情況,有利於對下一步的報道策劃作出相應調整﹔而且,讀者提供的意見和反饋,也成為記者採寫新聞的素材和資料,極大地豐富了新聞內容,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
另外,大河報新媒體中心能及時配合文字記者,補充稿件無法呈現的內容和效果。《大河報》推出一篇報道,新媒體中心也會在報紙上配上二維碼,以視頻的形式在大河報網和微博上呈現,使讀者在欣賞優美文字的同時,也能以更直觀、生動、親切的方式看到文字和視頻,從而實現全媒體採訪。(作者為大河報文體中心主任記者)
參考文獻:
﹝1﹞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R﹞.2013-04-18.
﹝2﹞陳志華.都市報的深度報道思路﹝J﹞.中國記者,2003(10).
﹝3﹞趙智敏.微時代記者角色之再審視——訪長江韜奮獎獲得者包臨軒﹝J﹞.新聞愛好者,2012(11).
﹝4﹞李柏森.用新聞策劃引領黨報內容創新﹝J﹞.新聞愛好者,2013(9).
﹝5﹞王全書.努力改變國人閱讀囧境﹝N﹞.中國藝術報,2013-03-04.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