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1期

善入善看善思:讓新聞典型賦予新意——

消息《火車站見証蘭考經濟變遷》採寫體會【3】

童浩麟

2014年02月10日14:49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為什麼我要寫《火車站見証蘭考經濟變遷》

有一個背景需要交代。

《蘭考:三年之變》發表后,蘭考縣委的同志把一份蘭考工作專題匯報和刊登《蘭考:三年之變》的《河南日報》一起寄到了中央有關部門。2012年4月13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對蘭考工作專題匯報進行批示。批示說,“焦裕祿同志當年在蘭考工作時提出的‘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宏偉願望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批示傳達到河南以后,4月20日,根據河南省委常委會的意見,河南省委辦公廳發出《關於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重要批示、持續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的通知》。通知下發當天,河南日報編委會立即拿出了包括1篇新聞通訊和5篇社評在內的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批示精神的報道方案。編委會指派我承擔通訊的採寫。

接到任務后,我壓力不小。雖然蘭考的情況我已很熟悉,但剛剛在《河南日報》一版頭題推出了反映蘭考全貌的《蘭考:三年之變》,內容如何跳出來?

集團領導揣摩出了我的心思,編委會當即確定了報道思路: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蘭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必有原因。這篇文章立足焦裕祿精神,一定要把焦裕祿精神在蘭考的傳承、弘揚和發展寫足寫透。

這個報道主題讓我豁然開朗。盡管採訪時間隻有一天,寫作時間隻有一天,但是有了先前的幾次扎實採訪,我這次的採訪狀態比較輕鬆,報道思路非常集中:我盡可能地採訪各個層面的人物。根據採訪計劃,我盡可能地到焦裕祿同志當年比較關注的一線現場。

那天,我去了當年蘭考最大的風沙口所在地壩頭鄉張庄村,去了當年焦裕祿赤腳治理水災的三義寨鄉南馬庄,去了當年鹽鹼最為嚴重、如今是蘭考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的蘭考產業集聚區,去了焦裕祿到蘭考第一天淚流滿面面對災民的蘭考火車站,去了每年讓百萬參觀者心靈震撼的焦裕祿紀念園和焦桐園。這些地方,讓我再次零距離地感受了焦裕祿精神。

事實証明,報道思路是正確的。雖然時間很緊,但採訪內容非常集中,就是緊緊圍繞幾十年來焦裕祿精神對蘭考黨員干部的影響這個中心,最后帶出黨群魚水情深的重大主題。

《豐碑的力量》推出后,在河南省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同時,通過這篇報道的採寫,讓我對習近平同志的批示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50年時間裡,蘭考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從一個逃荒、極度貧困的地方,發展成為河南一個群眾就地就業、百姓幸福的富裕之地。

習近平同志的批示,距離1962年12月焦裕祿同志來到蘭考工作,已經整整50年。蘭考作為長久不衰的新聞典型,新聞報道可謂不勝枚舉。而習近平同志梳理出來的蘭考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這個令人震撼的新聞事實,是十分有新意的,報道出來必定引起社會共鳴。2012年5月初,我有了創作消息《火車站見証蘭考經濟變遷》的沖動。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