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產業的發展模式
(一)更新傳輸方式,整合媒體資源
從傳輸方式和播放載體上來看,從最初的因特網、數字電視、3G和wifi等無線網絡,到MP3、MP4、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新媒體集通信、互聯網和視覺體驗於一身,已經打破了方式單一的傳統媒體,重新整合媒體資源,提供給大眾更新、更酷的視覺盛宴。我國當今的電視產業,應該不斷借鑒新媒體的先進之處,不斷改進自身的信息傳播模式,加快傳播網絡建設,整合數字媒體信息傳送方式。
(二)轉變傳播模式,發展互動電視
新媒體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傳播的界限,採用互動式的傳播模式進行傳播。這些傳播模式,沒有任何時間限制。在這樣一個媒介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電視媒體應利用自身的內容優勢,結合新媒體的傳播和渠道優勢,打造與新媒體利益共享的經營模式,通過新媒體的渠道和傳播方式使自己的內容覆蓋更大的市場[7]。在轉變傳播模式的同時發展互動電視,向用戶提供高清頻道收看、高清視頻點播、在線游戲、電視支付、遠程教育等服務,將觀眾變“被動”為“主動”從“廣播時代”進入到“點播時代”。
(三)拓展發展平台,實現規模盈利
新媒體環境下,我國電視產業要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使經營模式與獲利方式更加的多元化,才能實現規模盈利。要實現多元化發展就要在依靠數字媒體廣告之外開拓數字電視產業周邊產品。與此同時,為實現自身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整合應當加強同影視公司的合作。利用長期建立起來的媒體自身的市場優勢,加快同多種媒體之間的相互融合,成為新媒體傳播時代的“第一媒體”。同時,用電視來融合新媒體,拓展產業發展平台,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8]。
四、我國電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通過對我國電視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特征的分析,針對我國電視產業目前的發展,各研究者就我國電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發表各自的觀點:研究者楊雷提出了電視產業結構分散無法形成規模經濟、電視業的垂直供應鏈不完整、以及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9]。同時研究者熊忠輝也指出:從我國電視業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行政區域所在地的經濟發達水平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具體經濟體的發展。中國的電視產業的整體態勢東強西弱,電視產業的發展地域化差異較為明顯[10]。此外,還有研究者對我國電視產業的發展提出:廣電與電信雙向進入,數字電視可以同電信在上網瀏覽、視頻傳播、在線支付等業務上互相重疊,直接競爭[11]。針對以上問題,我國電視產業的發展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宏觀策略:深化整合擴大布局戰略
宏觀來看我國電視產業的發展策略主要有:
1.深化網絡整合,打破地域壁壘。首先要實現網絡整合。實現全國一張網,組建全國性的網絡公司。各電視傳媒機構打破地域壁壘,實現跨區域合作經營,也是擴大市場規模、實現價值提升的必由之路。
2.提升節目制作水平,擴大自身產業布局。針對節目內容提供商和節目集成平台來說,新媒體的出現對電視傳媒產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各種新媒體的出現凸顯了節目資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電視傳媒產業應在品牌欄目的創辦上下功夫,不斷加強並提升節目制作水平,制作出更加精細、專業的電視欄目引領內容市場[12]。
3.從單一經濟轉型為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傳統的電視產業所提供的產品較為單一,伴隨著數字電視的發展,以內容播出為主的傳統電視產業可以用單一的傳統線路承擔數據傳輸、電話語音、互聯網等多種功能,擴大電視的傳輸范圍[11]。
4.尋求聯盟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大平台。傳媒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電視傳統產業平台、網絡產業平台和手機產業平台的產業鏈之間的相互擴展、延伸與滲透,針對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傳統媒體應當開闊視野探索與網絡媒體的聯合之路。對傳統電視產業平台、網絡電視產業平台和手機電視產業平台的產業鏈進行整合,從生產到管理再到營銷形成一個統一的一體化經營模式。用“聯盟”的形式,在傳統電視、網絡電視和手機電視等產業平台融合互通一體化運營基礎上,構建一個一體化的開放合作共贏的大中心平台[13]。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