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期

中國電視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發展研究

李天甲?

2014年02月13日14:1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10年來,歌唱類真人秀節目佔據著中國內地電視娛樂節目的重要位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歌唱類真人秀節目形態隨著大眾文化的發展,受眾心理的變化,新媒體的流行中不斷進步。本文就以中國內地電視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為例,採用社會學、傳播學理論基礎,分析其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並為歌唱類真人秀節目提供一條發展之路。

關鍵詞:歌唱類節目﹔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發展﹔媒體奇觀

一、中國電視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發展歷史簡述

1984年,“青年歌手大獎賽”在中央電視台亮相。作為中國首個國家級電視聲樂賽事,它以權威的選撥機制開啟了中國電視歌唱選秀類節目的時代,引領著中國歌唱事業的發展。1998年,福建東南電視台創辦《銀河之星打擂台》,節目融歌、舞、表演於一體,掀起草根擂台賽的高潮。伴隨著真人秀節目的全球盛行,2003年,湖南電視台娛樂頻道“試水”推出《超級男聲》,標志著中國電視歌唱類真人秀節目正式拉開帷幕。2004年2月,湖南衛視趁熱打鐵,推出《超級女聲》節目。面對節目的巨大收益,2005年以來,各大電視台紛紛效仿,推出了《夢想中國》、《萊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等節目,迎來中國電視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第一個高峰。《超級女聲》在2005年播出的同時段收視率僅次於中央電視台一套,排名全國第二。但中國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由於節目同質化嚴重,創新中難以脫離濫用煽情、取寵、膚淺等媚俗表現,使觀眾審美疲勞,相關部門也開始採取限娛令等政策進行監管,令節目一度陷入低谷。直到2012年,浙江衛視引入荷蘭節目《The Voice》的版權,採用成熟的運作手段及獨特的“導師盲選”環節,讓《中國好聲音》成為2012年最火的電視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節目收視率從第一期的1.477%飆升到收官之作的6.109%,不僅培養了大批受眾重新開始關注歌唱類節目,還使各大電視台把商機瞄准海外版權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引進。《我是歌手》、《中國最強音》、《夢想合唱團》、《中國夢之聲》、《我為歌狂》、《媽媽咪呀》等20多種引入海外版權的歌唱類真人秀節目開始風靡全國。

二、媒體奇觀與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挑戰

從2003年至2013年,歌唱類真人秀節目充斥著中國的電視熒屏,關於他們的報道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泛濫於人們的生活,形成一個媒體奇觀。其不僅改變了人們對日常生活審美的看法,還成為一個受人矚目的文化現象。關於“那些能體現當代社會基本價值觀、引導個人適應現代生活方式、並將當代社會中的沖突和解決方式戲劇化的媒體文化現象[1]”的媒體奇觀,美國文化學者道格拉斯•凱爾納認為,這種媒介文化現象影響受眾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在受眾與其博弈中,促進或者阻止社會的發展。

2005年,《超級女聲》把中國電視歌唱類選秀節目推到一個高潮,觀眾對於李宇春的喜愛,不僅反映了人們獨立意識的覺醒,更展現出作為一個文化現象對於大眾的影響。處於人文關懷的需要,《超級女聲》打造的平民明星化,盡可能滿足受眾的需求和欲望。作為絕大多數受眾的青少年來講,《超級女聲》等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流行所形成的電視奇觀,在基於他們刺激、參與、求實等心理需求上,不僅助長了他們認知的膚淺性,還使他們沉迷於對美好生活的幻想。反觀當下中國呈現的各種歌唱類真人秀節目,同樣面臨此類問題。寬鬆的海選條件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音樂愛好者,這使節目頻頻出現歌唱“怪咖”,甚至口出狂言“叫板”評委不懂欣賞。這類音樂“怪咖”對於成名的向往遠遠大於他們對於自己音樂素養的認識,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狂熱助長了這類人群的浮躁心理,讓他們產生不理智的舉動。

《超級女聲》等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成功同樣促進了各大衛視對於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熱衷,但“各大衛視之間無序競爭導致盲目跟風,使得娛樂真人秀節目泛濫成災,惡搞、苦情成了這類節目的收視法寶,眾媒體為了追求收視率不顧道德底線,怎麼吸引眼球怎麼玩”[2]。對於以唱歌為主的歌唱類真人秀節目,似乎脫離了“真”、“人”,而把“秀”夸大其詞地搬上舞台。鏡頭展現的不再僅是選手真實的表現,參與主體的選擇在體現平民性的同時又加入了傳奇色彩。節目最終呈現出一幅,選手因身體、家庭等原因為夢想奮力一搏,評委脫離專業宣揚自我地流淚、互掐、爭奪選手的畫面。這讓歌唱類娛樂節目同質化嚴重,使受眾審美疲勞,收視率下降。另一方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3年7月24日頒布了《對歌唱類選拔節目實行調控,為觀眾提供豐富多彩電視節目》(以下稱“限歌令”)的通知,就歌唱類真人秀節目扎堆播出進行調控。政策的出台導致湖南衛視《男聲學院》臨時取消,江西衛視《中國紅歌會》、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等等節目被叫停,而原定在2013年8月播出的江蘇衛視《全能星戰》和中央電視台的《夢想星搭檔》被迫擱淺,青海衛視也取消了對《花兒朵朵》的籌備。對於這種媒體奇觀,我們不僅應該把它作為一個社會文化現象來解讀,更應該在信息泛濫的現代文化中掌握自己的收看權利,不被風靡所撼動。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