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個案研究為主要方向
1.多數研究著眼事件再敘
在21篇文獻中,有16篇是個案研究,內容主要涉及成舍我“世界”報系、張竹平“四社”、史量才收購《新聞報》股權風波等。其中,關於上海報業托拉斯現象的研究多以秦紹德的《上海資產階級商業報紙發展道路》、《上海<新聞報>股權風波》,以及謝國明的《汪氏兄弟反對報業托拉斯事件》等文獻為研究基礎。秦紹德認為,上海報界在幾家大報完成企業化過程后,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出現了報業托拉斯化的傾向。這裡之所以稱之為“傾向”,是因為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的報業資本弱小,企業化進程起步晚,並沒有形成像樣的報團,隻不過是報業資本相對集中[1]。
近十年的論文多是在這個范式下展開,認為民國時期報界集團化發展傾向不過是“托拉斯”雛形,並不是西方嚴格意義上的托拉斯,因此也存在破產的隱患。在開展研究時,學者們樂於選擇個案做敘述和分析,他們將注意力放到被認為具有托拉斯傾向的事件上,著眼於事件發展過程,力圖揭示“托拉斯”未成氣候的時代原因,但更多的情況還是把筆墨放到再現事件始末上。
例如對成舍我報業托拉斯嘗試的研究,也多停留在成舍我本人的生平和辦報經歷上。唐芬在《舍我其誰:一個自由主義者的托拉斯夢》一文中,著重介紹成舍我為實現新聞托拉斯雄心所做的系列努力:從成舍我成功創辦“世界報系”,到游歷歐美、萌發做報業巨頭的雄心,再到抗戰勝利后創辦“中國新聞公司”,最后由於國民黨當局查封等原因,成舍我的夢想破滅,陳陽在《成舍我的兩個效益思想》一文中,則以成舍我關於報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思想的博弈為線索,穿插起成舍我整個報業活動,敘述了他的托拉斯實踐之路。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