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隨著電視媒介的快速發展,電視節目同質化現象日益凸顯。為了擺脫“同質化”陋習,鳳凰衛視在2006年成功地推出一檔以評論為主的電視欄目《一虎一席談》。其中,欄目的成功得益於差異化傳播的運用。因此,本文從欄目定位的差異化、欄目取材的差異化、欄目形態的差異化等角度進行解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欄目的成功並為其進一步發展提出相關意見。
關鍵詞:差異化戰略﹔《一虎一席談》﹔談話類欄目
《一虎一席談》是鳳凰衛視於2006年新推出的一檔評論類欄目,每周六晚8點在鳳凰衛視中文頻道播出,由著名的主持人胡一虎主持。作為一檔新生代談話類欄目,一開播就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先后在2006年獲得鳳凰衛視頒發的最佳創意大獎與最大影響力大獎,2007年打敗《鏗鏘三人行》《魯豫有約》等欄目獲得由新周刊在北京評選的“2006中國電視節目榜最佳談話節目獎”的獎項。
一、差異化的含義
差異化區別於同質化,注重“與眾不同”,是指企業在建立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將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差異化,促使在經營過程中利用自身在某些方面固有的比較優勢,在競爭中尋求最大的發展[1]。至於差異化傳播,筆者認為,在節目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差異化傳播也就是指媒介利用差異化這樣一種理念針對受眾在欄目的定位、取材、以及欄目形態等方面進行全新的改變,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資源,盡自身最大的努力來充分的滿足受眾心理需求與精神需求,給受眾帶來一種全新的感受,從而完成贏取受眾關注的目的。
二、《一虎一席談》差異化體現
(一)欄目定位的差異化
首先,在差異化傳播上,《一虎一席談》的欄目定位就有所體現。欄目的官網是這樣對節目進行介紹的,“將萃取每周在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生的重大事件,焦點或熱門話題”,可以看出,要求的就是最近時發生的最受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由於是最近發生的事情,群眾都會有所關注,有所了解,有所思考,這樣才能引起受眾跟節目的共鳴。另外,從欄目的宣傳語“這裡不是一言堂,所有意見都備受尊重”中也可以看出,欄目對於構建這樣一種公共話語空間的重視,正是因為秉承著這樣的信念,才結束了過去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與當事人簡單的“問—答—評論”這樣的模式,充分的尊重節目現場所有的人,嘉賓、當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可以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連觀眾都擁有可以隨時插話的權利,真正的利用媒介建立了一個公共話語空間[2]。
(二)取材的差異化
談話類節目最重要的兩個特點就是時效性,還有爭議性。一個談話類的欄目隻有在具有這兩個特性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形成一個語言和思想上的交鋒,能夠“談”的起來,縱觀《一虎一席談》的欄目取材,這兩個特性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時效性:《一虎一席談》不管是在定位還是在取材的時候,時效性幾乎已經成為了他的代名詞,他所選擇的一定是在過去幾天最受人們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這不僅能夠充分的引起觀眾的關注,也使得節目長期處於一個長盛不衰的狀態,一方面免去了欄目素材是否合宜的憂慮,另一方面還保持著恰當的時效性。
爭議性:在我國內地同類型的談話節目中,所選話題大都注意了“熱點性”原則,但這些熱點話題都不約而同停留在不需討論就可直接得出結論的層面,一般在節目之前,話題已經帶有明顯的傾向性。《一虎一席談》則不盡相同,從最近幾期的節目來看:《馬英九會不會被彈劾下台》、《美對台軍售是否破壞兩岸和平》、《敘利亞危機會不會引爆中東》這種明顯帶有選擇性或疑問性質的標題,節目開播之前就能形成具大的“沖突”。
(三)欄目形態的差異化
1.節目主角的差異化。談話節目的性質是以談話為基本表述方式。這一性質決定了談話節目的主角是談話的人。《一虎一席談》中節目主角也是如此,但是相較於其他談話類節目,其差異化之處主要體現在:主角有三個(第一個是立場完全對立的雙方嘉賓,第二個是事件當事人,第三個是現場觀眾。)主角一:立場完全對立的雙方嘉賓。差異化於其他談話類節目,《一虎一席談》的嘉賓是帶著完全相反的立場來上節目的,中庸對於一個談話類節目來說顯然是行不通的,即使有一些嘉賓的立場不是那麼的鮮明,主持人也會通過“挑撥離間”的方式來使對方更加鮮明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嘉賓的觀點往往會更加的明確,更加的偏激,甚至會吵得面紅耳赤,另外,由於嘉賓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精英人士,因此他們的爭論將會極大的引起觀眾的興趣,促使欄目贏得更多觀眾的青睞。主角二:事件當事人。真實性是談話類節目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當對某一個事件進行探討、辯駁的時候,事件當事人無疑具有最大的發言權,他口中所傳遞的信息和持有的態度也最具說服力。相較於其他談話類節目,《一虎一席談》差異化之處還體現在務必將事件當事人請到現場,如若請不到,寧可放棄此次策劃,也不會勉強播出。正因如此,《一虎一席談》的每期節目都呈現給觀眾很強的真實感。主角三:現場觀眾。差異化於其他談話類欄目,觀眾是整個節目的必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單純的作為一個看客的角色,觀眾有充分的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及觀點。而且,由於觀眾很多時候並不像台上的嘉賓、當事人一樣有過多的身份顧忌,往往在發言過程中言辭更加的犀利,抨擊時弊,直擊問題的要害。沒有現場觀眾的踴躍參與,節目是不完整的。這三個主角在節目中的身份與作用雖然不盡相同,但共同肩負著《一虎一席談》是否成功的使命。
2.主持人的差異化。脫口秀節目的靈魂就是主持人,這恰恰也是《一虎一席談》差異化於同類節目的一個地方,目前很多談話類欄目的主持人在節目開始之前就對問題持有預設觀點,在節目中也非常傾向於表達自己的觀點。然而,帶著這種具有預設的觀點來做節目,討論的結果如何可想而知。胡一虎有自己的觀點,但更多的時候是讓嘉賓說、讓當事人說、讓觀眾說,而不是一味的就某一事件不遺余力的証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而打擊不一樣的觀點。胡一虎曾對自己在欄目中的角色做過一段精辟的解釋:要成為一個“最會挑撥離間的主持人”,“挑”是挑起每一個人說出自己心底的話﹔“撥”是撒播一個又一個話題的種子,去耐心聆聽他人的心聲﹔“離”是離棄,要使嘉賓摒棄中國人在人前固有的人性弊端如怯懦等﹔“間”出每個人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話語空間。這也恰恰是主持人胡一虎對現場把握能力的體現[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