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隱秘傳播與文化自覺
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介的出現,似乎正在開啟理想中那扇“信息自由”的大門。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在新媒介的鼓舞下生機勃勃的發展。麥克盧漢曾在接受某雜志採訪時,滿懷憧憬地說“我們站在一個使人解放和振奮的世界的門檻上。在這個世界裡,人類部落實實在在會成為一個大家庭,人的意識會從機械世界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到宇宙中去邀游……[6]”現如今的社會似乎正在實現著這一夢想。
隱秘傳播在出現伊始,旨在宣揚與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識形態有出入的非主流價值觀和民間文化,是文化自由和多元的體現,是不同階級在共享同一物質社會的不同需求和反映。而今時今刻的隱秘傳播,尤其是網絡傳播中的隱秘傳播,卻更多的是與性、暴力等負面信息緊緊聯合在一起。新媒介似乎也猶如一把“雙刃劍”,它帶來了便捷,卻割裂了傳統。
如今隱秘傳播的繁榮發展,尤其是在網絡中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反映了傳播自由的實現,但是在這“自由”的背后,大眾似乎只是在貪圖享受這支離破碎的快感。偷窺、獵奇等文化心理是促使現如今隱秘傳播存在的主要因素。而個性的、民族的、責任的、文化的傳播卻是微乎其微。
文化是具有一定時代性、地域性的,意識形態性的產物。沒有一個人是單純為了創造文化而文化。文化與藝術的區別在於,藝術是創新的,別致的,而文化是重復性的。就像魯迅把女人比作鮮花,第一次有人做如此比喻,它是藝術,而第二第三第四人將女人比作花朵,這就是一種文化。文化的傳承是需要重復的。放眼望去,我們的文化在如今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中卻並未得到同比的進步。取代的是現如今的離散、多元、快餐式的文化。這對於一個文化研究工作者來說,是很令人心寒的。筆者認為,后現代主義成為當今文化舞台的主角,或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文化自覺需要被重視且重新抬到提案上亦是迫在眉睫的需求。(作者系陝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影視批評研究。)
參考文獻:
[1] (英)阿雷恩?鮑爾德溫著.陶東風等譯.文化研究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許正林.歐洲傳播思想史[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5.
[3] Xerck.[EB/OL].(2012-07-16)http://www.hudong.com/wiki/%E6%96%B0%E5%AA%92%E4%BD%93.
[4] (英)格雷姆?伯頓.媒介與社會——批判的視角[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 丁文文.新媒介文化——需求與滿足的伊甸園[J].東南傳播,2012(5).
[6] (加拿大)埃裡克?麥克盧著等.何道寬譯.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