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隱秘傳播,是指傳播內容與主流意識形態相左、傳播方式低調,以宣傳非主流(亞)文化以及民間文化的一種特殊的傳播方式。而網絡傳播,作為新媒介傳播方式之一,在現代社會中廣泛推廣使用和發展。同時,網絡傳播憑借其信息傳播的高效性和自由性等特點贏得了大眾更為廣泛的青睞。本文將從隱秘傳播作為特殊的傳播方式在新型媒介的網絡中的傳播發展變化來進行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隱秘傳播﹔亞文化﹔傳播模式﹔文化﹔文化自覺
一個群體,隻要處於同一社會中,則就意味著他們共存且共享著同樣的物質和歷史條件。同時,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分享著彼此的文化。但是,正如由不同生產關系所導致的社會分級一樣,文化也被進行了等級化的排列。而這種等級化則會直接導致文化之間對立關系的產生。這就說明在同一個社會中同時存在著多種思想或文化的形式,而“那些沒有處在權力頂峰的階級群體,仍然竭盡全力和想方設法的在他們的文化中尋找表達和認識他們的從屬地位和經驗方法”[1]。這也正是隱秘傳播產生和發展最根本的基礎淵源。
一、隱秘傳播的界定
本文所論述的隱秘傳播,是指在思想上官方支持度較低,傳播內容與主流意識形態有一定出入,傳播過程中,普遍缺失主流話語權。媒介選擇上,多以非公開、地下隱秘的手段為主。並且在傳播范圍上,是相對小眾的、局部的,但在特定的范圍內能產生一定意義影響的傳播方式。主要為非主流(亞)文化和民間文化的傳播所用。
隱秘傳播在新中國文化傳播歷史中的活躍,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發展於文化大文革時期。從1956年至1966年,新中國歷史無論是在文化還是政治上都處於一段特殊復雜的時期。從1956年“百花齊放,百花爭鳴”雙百方針的提出,到60年代初毛澤東關於文化的批示“把整個建國以來的文藝全盤否定”。以及“大躍進”、“反右”、“反彭”和“三反五反”等極度以階級斗爭為綱。政治斗爭一觸即發,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發,新中國文化幾近進入了“文化真空”地帶。主流意識形態和民間意識形態的沖突造成了隱秘傳播產生的機遇。因此在一些先進分子的倡導下,以宣揚民主、自由等亞文化和民間文化通過“隱秘傳播”大面積推廣。例如1968年食指(郭路生)創辦的《相信未來》雜志。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另一層面,“從傳統文化心理角度來說,受眾對於隱秘傳播的需求也是指目可待”[2]。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揭示人的傳播欲望本能的故事:有一次邁達斯國王擔任阿波羅神和牧神潘(一說是半羊半人的山林神瑪耳西阿斯)比賽音樂的裁判,邁達斯斷定潘是音樂能手,阿波羅因此懲罰他,就把他的兩隻耳朵拉長,變成了一對驢耳朵。邁達斯為了掩蓋這一對奇丑無比的驢耳朵,長期戴著一頂弗利基亞帽子。但專為他理發的奴仆卻知道這個秘密。這個理發師既不敢把這個秘密宣揚出去,又實在控制不住自己,老想把他講出來。他就在河邊挖了一個洞,對著洞口輕聲說:“邁達斯國王有一對驢耳朵。”他講完之后,心理輕快多了,再用泥土把洞口填上,把自己講過的話埋藏起來。哪知后來這裡長出了一叢蘆葦,每當有風吹過,蘆葦就把這個秘密泄露出去。邁達斯因此很生氣,就把理發師處死了。這就是俗語“邁達斯的驢耳朵”的來歷。這一神話故事,反應了當時人們對那個社會和時代的種種現象的認識與理解。就這一故事而言,很明顯地傳達這樣的意思:在人類的社會形態中,傳播是難以避免的,不存在永遠的秘密,並且人有一種傳播事實的欲望,流言的傳播,事實上是掩藏不住的,堵不住的,理發師等這種民間的小人物,能有接受和傳播信息的優勢。至此,政治與文化上的專政、傳播媒介形式的單一以及大眾傳統文化心理的歷史需求,為隱秘傳播的流行發展奠定了牢靠的基礎。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