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3期

淺析人人網好友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

朱兆興

2014年03月04日14:4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3.多媒體符號的運用沉溺於虛擬的麻醉和滿足感

人人網中豐富的多媒體符號和表情的運用,使得人們過度沉溺於這種以符號為代表,以機器為依托的交流方式帶來的虛擬的滿足感。SNS使得人際交往范圍更寬廣,交流內容更深入。人際傳播主要以聲音、表情、肢體語言為主﹔大眾傳播以文字、聲音、圖像為主,而人人網中的人際傳播兼容這兩種模式的特征,對文本、音頻、視頻的運用使得人際傳播最大化的恢復和還原。例如人人網中各式表情,“大笑、哭泣、害羞、示愛、囧”等等打破了文字的不動性,使其變得更加生動和可感。“@、圈人”功能則使物理距離可能很遠的人迅速集聚在一起,營造一種同在的氛圍,使人們獲得心靈上的慰藉和滿足感。除此之外,人人網克服了“人—人”直接接觸的復雜性,用戶面對的都是電腦和豐富多樣的各色多媒體符號,一定程度上這些符號在中間發揮了橋梁連接的作用,也起著一個緩解直接接觸的壓力的作用,但實際上形成了一種“機—機”接觸的交往方式。人們通過機器屏幕上顯示出來的符號、表情來想象對方豐富熱烈的回應,沉溺於這種虛擬的滿足和陶醉感。美國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在大眾傳播的負功能中表示,過度沉溺於媒介的通俗化信息和符號化的表情中,易沉迷於信息中不能自拔,並產生一種麻醉作用,進而喪失行動力,逃避現實社會復雜的人際交往。日本把沉溺於社交網站的人稱為“隱蔽青年”,即除了工作學習,整天呆在家裡,與網絡為伍,依賴於網絡交往的人。

二、交往危機成因分析

1.熟人效應和“差序格局”

“每個人都有一個以己為中心的圈子,同時又從屬於以優於自己的人為中心的圈子。[8]”就如水面上泛開的波紋一樣,人際格局也有親疏遠近,並以自己為中心擴散開。人人網雖然從屬於社會交往網絡,是一個大范圍內的社會網站,但本質上仍然是以個人為中心,通過“熟人”關系建立自己獨有的社交圈子。它之所以產生文化圈中的維模效應,是因為它依據相似的教育背景和學習經歷來設立的熟人網絡。

2.缺少恰當的媒介素養教育

我國的媒介發展越來越快,網絡成為人們學習生活的必要工具,網民也越來越呈現低齡化趨勢。但是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遠遠落后於網絡的發展,尤其是新興的SNS網站新出現的問題層出不窮,也使我們應當思考媒介素養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除卻現實交往,網絡交往互動已成為拓展人際關系、加深雙方了解的重要方式。另外,網絡上的信息構造出一個“擬態環境”,深深影響到人們認識、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媒介素養教育”指的是人們對於媒介信息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產媒介信息能力[9]。媒介素養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它對於人們正確使用媒介,服務於自身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現如今,依據人人網的媒介化交往產生的各種問題,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相應的媒介素養教育的缺失。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