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網絡的麻醉作用
多媒體化的符號形象簡單,無需使用者深度思維,簡單易控制。人們在社交網上等待回應的狀態,類似一個小孩想得到大人的關注,在別人的目光中,確認自我的存在。這也就不難理解人人網中各種“晒”的現象—晒恩愛、晒照片、晒心情、晒豪車……以此獲取心理上的平衡和虛假滿足。機器屏幕的阻隔、符號化的人際和諧,用戶因此獲得他人的關注度和溫暖感,從而得到虛擬滿足,樂在其中,長此以往人們就不願面對現實社會的復雜,甚至喪失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
三、對策探討思路
1.加強媒介素養教育,電子媒介是工具,人們是主人
一方面,學校要擔負起重要的責任,以課程為依托,引導學生正確使用SNS網站,從而消除SNS網絡交往帶來的消極作用﹔另一方面,我們自身也要增強自我約束能力,樹立正確健康的網絡交往觀,並且加強現實的人際交往,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和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成為媒介化交往背景下的奴隸,使媒介恢復其本身的工具作用。
2.擴大人際交往圈,不囿於小范圍內的熟人圈
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時間相對比較自由,並且有充裕的閑暇時間。這部分時間對於自我學習提高和鍛煉是非常重要,從而實現自我價值,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得以順利發展。大學校園人數眾多且專業不同,怎樣跨出自己已有的熟人圈子,擴大自己的交往圈子,構造自己的人脈關系,是我們新時期的大學生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社會實踐,這有利於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多接觸其他學院甚至其他學校的人。
3.加強平面閱讀,培養良好思維習慣防止養成思維惰性
電子媒介因其多媒體符號的運用,視音頻、文字和多種表情結合,直觀形象,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電視容器人理論指出,過於沉溺於圖像聲音簡單的轟炸下,思維易變得直線而簡單。而文字需要動用頭腦去想象和理解其晦澀性,無形中鍛煉了人的思維能力,因此,要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以質疑和批判辯証的眼光看待問題。另外我們要加強平面閱讀,多閱讀經典書籍,熏陶自我的氣質,豐富自身的精神內涵,防止思維惰性的發生。(作者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公共關系研究。)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3260a06d7e2145b307a828.html.
[2] 石周燕,黃超峰.SNS網站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調查與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7).
[3] 金冠軍,戴元光.傳播學概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4] 卡希爾.人論[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5] 百度百科[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8747bd2b14e852458fb57a9.html.
[6] (美)馬斯諾.人類激勵理論[M].1943.
[7] (美)波茲曼.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8] 費孝通.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20176.htm#4.
[9] 陳龍.媒介素養通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