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3期

報紙副刊對現代文學經典建構要素的影響【2】

——以《晨報副刊》為例

黎  妮

2014年03月04日15:0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報紙副刊改變文學經典外部建構要素

一部文學經典的生成,並不是隻要這部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可闡釋的意義空間就可以,在其形成過程中,既有純文學的因素在起作用,也有非文學的、世俗的力量介入其中,在這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報紙副刊對文學外部建構要素的影響。

1.報紙副刊的引導作用。(1)引導意識形態的變動和文化權力的下移。自鴉片戰爭后,中國的有識之士一直在試圖尋求一條救亡圖存的道路,但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維新變法,都僅僅局限於對西方的器物、制度層面的學習。在不斷的摸索中,國人開始意識到學習西方文化精神的重要性,也開始利用報刊這一現代傳播媒介來宣揚西方的科學、民主思想,這使得國家的文化權力不再隻控制在少部分人手中,中國的資產階級終於撕開了政界對輿論控制的鐵幕,成為了輿論的主體和受眾。據史料記載,“到了20世紀初,幾乎當時的各大報紙都開設了副刊,並迅速形成了一個以《晨報副刊》、《京報副刊》、《時事新報》副刊《學燈》和《民國日報》副刊《覺悟》為代表的四大副刊以及集中在京、滬等地的報紙副刊群。[3]”這些副刊在當時影響力極大,其蘊含的思想主張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著人們思想觀念的發展。以《晨報副刊》為例,在初創早期,由李大釗任主編,此時的整個刊物除了注重國外文學作品的翻譯以外,另一個顯著的亮點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大力宣傳,這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了徐志摩任主編時期,促進新文學的發展仍然是《晨報副刊》的主旨之所在,此時,許多對新文化運動很熱心的人逐漸成為了其撰稿作者和忠實讀者,並且由於徐志摩本人注重於扶植文學新人的成長,所以,以《晨報副刊》為中心聚集了大批文人,其中既包括聲名顯赫的文壇老手也包括初出茅廬的文壇新秀,而這些都可以說是文化權力下移的一個縮影,越來越多的文人脫離了對政治階層的依賴,成為了獨立的知識分子,也掌握了更多的媒介資源,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公眾輿論”。(2)引導文學批評價值取向的改變。對於一個報紙副刊來說,刊登外國文學的翻譯作品和展開新文學方面的討論,也是其主要內容。作為代表的《晨報副刊》,它一向很重視譯載近代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這些譯著不僅在文體上相當廣泛,在時代上幾乎涵蓋了從古希臘時期至20世紀同期歐亞國家的重要作家作品,且其流派風格也極具代表性。在歐風美雨的熏陶下,國內的傳統文人也開始受到其影響和啟蒙,國內的文人不僅接受了這些舶來品,也開始嘗試創作新式的文學作品。且此時的副刊,不僅注重對外國文學理論的介紹,對於文人們所萌生的新的文學思想也予以關注,據史料記載,在《晨報副刊》的早期,共計刊登了現代文學史上較有重要價值的小說理論二十余篇,其內容涉及小說創作論、創作主題論以及文學評論等文藝理論的諸多方面。這些理論通過報刊的傳播,對眾多文學青年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於當時人們評價一部文學作品的標准也產生了導向作用。(3)引導讀者閱讀期待視野的轉變。報紙副刊在引導受眾讀什麼的問題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於當時的中國社會來講,能夠閱讀報刊的還是那些家境殷實、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知識分子階層。在當時,傳統知識分子的歷史形態被打破,“域外文化的廣泛傳播使知識分子人格、思想覺醒﹔城市的興起沖擊著宗法制倫理觀念,使知識分子有了賴以存在的空間﹔科舉制的廢止、入仕之路的崩裂使士群發生裂變,知識分子終於有了重新選擇的可能。[4]”因而,傳統的才子佳人小說已不再適應逐漸覺醒的知識分子的閱讀需要,他們急切呼喚著能夠反映新思想的、描寫新生活的文學作品。發表在廣大報紙副刊上的現代文學作品正是在這一需要上應運而生,其中《晨報副刊》在這方面戰績顯著,在創刊早期,魯迅、葉聖陶、冰心、許欽文等人在該刊上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實踐了文學研究會“為人生”的文學主張,也開啟了現代鄉土小說寫作之風氣。在后期徐志摩任編輯時期,此時《晨報副刊》的文學創作隊伍除了有一部分文學研究會作家之外,還有一部分新月派作家,另外也提攜了一些文學新人,這就給當時的文學版圖增添了更為豐富的內容,也為當時的讀者帶來了更多的精神食糧。

2.報紙副刊的發現作用。對一部文學作品的發現人來說,其該具備的品質是,“第一要有發現能力,提出對於作品的新體會和新理解,第二要有較大的權威性,他的這種權威性使他的發現推廣開來。[1]”可以說在以報刊作為主流傳播媒介的社會中,一部作品能否與受眾見面,主要取決於報刊的主編。因為報紙主編的這一身份使他們具有較多的渠道獲得新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根據個人的編輯方針來選擇發表作品,他們的這種“發現人”作用,既可以使一位作家長期處於沉寂狀態,也可以使他們一鳴而起成為文壇新秀,這一點從沈從文作品的面世歷程中就可以得到印証。早在孫伏園做主編時期,沈從文就開始向《晨報副刊》投稿,但其作品始終得不到孫伏園的賞識。直到徐志摩擔任主編之后,沈從文的作品才受到了《晨報副刊》的青睞,每月發表五六篇是常事。通過在《晨報副刊》上接連不斷的發表文章,既提升了沈從文在文壇的知名度,也為他解決了經濟問題,激勵他在文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以后創作出《邊城》、《長河》這些經典作品打下了基礎。所以說,在現代文學發生時期,報紙副刊的發現作用是不容小覷的。總之,對於現代文學作品來說,在它們誕生之初,就受到了來自媒介環境的強烈影響,報紙副刊對於一部作品能否成為文學經典的內外部要素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在如今看來,現代文學名家頻出、經典作品數量繁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因為有了報紙副刊這一媒介,那些具有新思想、傳播新理念的文學作品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廣泛的受眾,產生最為深刻的效應。(作者系陝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文藝與文化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現代文學與傳媒研究。)

參考文獻:

[1] 童慶炳,陶東風.文學經典的建構、解構和重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 史習斌.媒介權力與沈從文職業化寫作的形成[J].求索,2012(5).

[3] 崔銀河.《晨報》副刊與中國現代文學[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4] 馬永強.文化傳播與現代中國文學[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