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有所顯現。公共安全事件發生后,矛盾就會更加凸顯。此時如何報道才能減少輿論危機,是媒體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2013年年初發生的“連霍高速載煙花貨車爆炸致大橋坍塌事件”引起了媒體的普遍關注。本文通過對該事件的分析,探討在公共安全事件的報道中如何踐行新聞專業主義。
關鍵詞:新聞專業主義﹔公共安全事件﹔客觀性理念﹔公共利益
公共安全事件往往具有突發性和破壞性大的特點,會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現階段,我國正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此類事件發生后往往容易造成輿論危機。這對公共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理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對新聞媒體的輿論報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為公眾提供事實真相,是新聞媒體不可逃避的責任。媒體既要客觀公正地傳遞事實,又要維護公共利益,將新聞專業主義理念貫穿到新聞報道當中。通過正確的輿論引導努力化解矛盾。
一、“新聞專業主義”的概況
依據蓋伊•塔奇曼的觀點,“19世紀90年代出現了新聞工作的專業主義。[1]”“報業系一專業”的說法和新聞學院的設立都意味著新聞專業主義萌芽的誕生。而我國的民族新聞業者開始涉獵新聞專業主義是在20世紀初期。這時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黃遠生、邵飄萍、戈公振、鄒韜奮等人。他們呼吁在客觀報道的基礎上建立職業化的新聞事業[2]。
幾十年來,有關新聞專業主義理念的研究日有所增,關於新聞專業主義的基本內容,學者吳飛概括為“客觀性理念,自由與責任的觀念,服務公眾的意識以及自律和他律的原則體系[1]”幾個方面。
學者陸曄和潘忠黨則認為新聞專業主義應強調:傳媒是社會的公器,必須服務於公眾利益,受制於專業規范,接受專業社區的自律而不受制於任何政治或經濟利益集團。客觀公正地傳遞信息,體現社會主流價值觀。
陸曄認為“新聞工作的專業主義,其核心就是新聞工作者如何應對商業贏利與服務公眾利益之間的張力、如何應對政黨與媒介之間的關系。[3]”
雖然對新聞專業主義的研究角度或內涵理解存在差異,但綜合學界相關的論斷不難發現,客觀性和獨立性無疑是新聞專業主義最為核心的概念。客觀公正地報道事實,也是新聞媒體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但是由於新聞專業主義是一個相對理想的概念,強調的客觀報道也隻能做到相對客觀,新聞採寫、編輯、報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摻雜進個人的主觀情感。此外,我國新聞媒體“事業性質,企業管理”的雙重屬性,也使媒體受到政黨和市場的雙重影響,絕對意義上的自由獨立也是不可能實現的。雖然新聞專業主義相對理想化,但卻是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要踐行的。隻有用這一理念指導新聞工作,新聞行業才能更加有序。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