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3期

寶萊塢影業集群:全球化浪潮的獲益者【3】

陸地 梁斐

2014年03月31日10:09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三)鮮明的電影敘事風格

寶萊塢電影之所以能夠吸引數量龐大的觀眾,與其獨特的電影敘事風格密不可分。盡管印度社會層級多元,地域、語言、文化、宗教背景多樣,但是寶萊塢的影片依然面向全國觀眾,爭取到達最廣泛的受眾,而不是細分市場。

電影音樂及載歌載舞的形式是寶萊塢影片的一個重要特征。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電影音樂是印度被大規模制作、發行和消費的流行音樂的唯一形式,直至今日,電影歌曲也佔到了印度流行音樂將近80%的市場份額。﹝11﹞根據影片中是否包括歌曲,可以將寶萊塢影片分為藝術影片(沒有歌曲)、中間影片(帶有歌曲的藝術影片)和商業影片(歌曲是其核心內容)三類。電影音樂也是印度電影通常比西方影片更長的主要原因,一部兩個半小時至三個小時的印度電影,一般至少包含40分鐘的歌曲。歌舞在寶萊塢影片中是一種重要的敘事方式,同演員的對白、場景的變換、鏡頭的轉換等一樣,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呈現豐富的電影內容。其主要功能是展現情感,比如喜歡、驚奇、憤怒等,而在寶萊塢影片中,最重要的情感就是愛情。寶萊塢電影人堅信,愛情和浪漫的最佳表達方式是音樂,音樂能展現更細膩、復雜的故事,表達更浪漫、豐富的情感訴求。

事實上,制片人、發行商和放映商都將電影音樂視為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主要方法,制作商會支付大量的費用使影片中的歌舞部分更具有吸引力。他們會選擇在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富有異國情調的地方拍攝電影音樂,制造華麗的視覺效果。在影片中加入歌舞是擴大目標受眾、增加其觀影次數,從而提升票房收入的方法。沒有歌舞或歌舞不吸引人的影片,一般就會被視為票房上的死亡。電影行業中任何環節的工作人員都會給導演施加壓力,要求其增加歌舞部分,以增加票房收入。此外,歌曲版權的收入也已成為電影收入的另一大來源,有時甚至能達到影片總收入的25%。

三、全球化浪潮下的寶萊塢

1995年《勇奪芳心》(Dilwale Dulhania Le Jayenge)的上映被認為是寶萊塢電影全球化的開始。﹝12﹞《勇奪芳心》在印度本土保持了連續幾個月的觀影熱潮,並被環球影視公司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海外發行權,在美國、英國和歐洲的其他一些國家同步上映。《勇奪芳心》在海外市場的成功為寶萊塢電影市場開拓了新的影片類型和盈利渠道。

從20世紀末開始,全球各地的大量印度移民為寶萊塢電影的崛起提供了大好時機。據保守估計,美國、阿拉伯國家、英國、尼泊爾等地的新老印度移民在2001年已經達到了2000萬人。﹝13﹞雖然這些移民的人數遠遠不及印度本土人口,但由於其消費能力較高以及匯率的差別,寶萊塢的影片出口量和海外收入開始顯著增長,在21世紀的前5年裡保持著每年30%∼50%的增長勢頭。﹝14﹞第一代印度移民將觀看寶萊塢影片視為與祖國保持聯系的方式,第二代印度移民則在寶萊塢影片中找尋傳統文化。他們對祖國的思念變成了某些影片的票房收入,比如蘇巴斯•加伊的歌舞片《旋律》(Taal),是第一部躋身美國票房收入前二十名和英國前十名的印度電影。﹝15﹞《旋律》的海外發行權以8000萬盧布的價格被賣給厄洛斯娛樂集團,兩周就收回了版權費用。最終,《旋律》在美國的票房收入接近200萬美元,在英國則為100萬英鎊。緊接著,2003年的《印度超人前傳》(Koi Mil Gaya)和《薩爾曼汗》(Baghban)也取得了不錯的海外票房。后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更是創造了寶萊塢影片的海外票房神話。

海外票房收入的增長吸引了一些電視頻道、電視節目制作公司、電信公司等新加入者,這些公司從獨立制作商手中購買影片,並且致力於建立國內發行系統,以改變發行系統多年來的混亂狀況。同時,放映領域也吸引了大量投資,多銀幕影院在印度的多個城市被建立起來。作為一個有著超過3億中產階級的國家,印度的電影行業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持續發展。2006年,寶萊塢被投資商確認為印度最主要的增長行業之一,並且成為美國娛樂市場上最大的外國出口商,一些成功影片可以在美國75家影院上映,上映一周票房超過100萬美元的影片會出現在美國票房前二十名的榜單上。﹝16﹞

寶萊塢從20世紀90年代的一盤散沙一躍成為全球電影產業最具活力的集群,與其抓住全球化浪潮,並積極調整適應的努力密不可分。全球化給寶萊塢帶來了機遇,印度新移民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需求,家庭視頻點播和DVD銷售、租賃、網絡等放映方式對傳統銀幕渠道限制的打破,歐美主流電視頻道和電影節對印度電影的認可,為寶萊塢提供了龐大的海外市場和通暢的發行渠道,也為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利潤。在這樣的背景下,寶萊塢電影集群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堅持並調整自己的影片類型(如國際馬薩拉電影,與傳統的馬薩拉相區分),另一方面積極開發海外的發行和放映渠道,已有眾多制作公司在海外投資建立自己的發行機構和影院。同時,寶萊塢已經突破了地理限制,許多印度電影不僅在海外市場發行並獲利,而且吸引了外國優秀的制片人和導演進入印度電影產業。寶萊塢的導演、演員、制片人與外國電影產業之間有了更多的合作互動,憑借自身的特色和優勢贏得了海外受眾的認同。

寶萊塢在應對文化全球化的過程中,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在保持其獨特電影模式的基礎上,增加有價值的因素使其能夠適應海外受眾。寶萊塢正在創造一種混合型的集群(hybrid cluster)﹝17﹞,不僅擁有抵抗全球一體化潮流的能力,並且也一直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全球市場上影響更廣泛的觀眾以及越來越龐大的印度移民。喬納森•馬圖茨和帕姆·帕亞諾(Jonathan Matusitz & Pam Payano,2012)認為,今天的寶萊塢不僅是電影在文化全球化語境中流通的象征,同時也是全球化過程中去整體性(non-monolithic)的體現。﹝18﹞

寶萊塢電影產業集群的案例表明,全球化可以促進而非抑制新興經濟中文化集群的發展,有利於引導專業人才和資本來優化這些集群的外部經濟,並且產生能夠與西方產品競爭的新文化產品。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雖然印度政府長期以來對電影產業實行審查制度,並且征收高額稅收,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深入和印度經濟對全球市場需求的拓展,印度政府及時調整政策,對產品、人力和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不設關卡。同時,在最近十年中,印度政府還及時調整政策,以便使寶萊塢獲得更多投資,更多地從全球化進程中獲利。(陸地為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梁斐為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博士生)

參考文獻:

﹝1﹞Chinese film industry races close to Bollywood.The Times of India.http://article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2011-01-10

/india/28358616_1_film-industry-chinese-film-chinese-movie.

﹝2﹞Bollywood Wraps up Strong 2012 With Ninth Blockbuster.The Hollywood Reporter.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bollywood-2012-nine-blockbusters-406727.

﹝3﹞數據來源:Bollywoodtrade,http://www.bollywoodtrade.com/box-office/top-tencollections.htm.

﹝4﹞Mark Lorenzen.Go west:the growth of Bollywood,Creativity Encounters,April 2009.

﹝5﹞Lorenzen,M.And Taube,F.Breakout from Bollywood?The role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regula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Indian film industr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14(3),86-99.

﹝6﹞What is “Bollywood”?Bollywood world.http://www.bollywoodwo

rld.com/whatisbollywood/.

﹝7﹞Dwyer,R.2006.Bollywood’s new dream.New Statesman,135(4777),38-39.

﹝8﹞數據來源:boxofficeindia,http://www.boxofficeindia.com/around

detail.php?page=shownews&articleid=4371&nCat.

﹝9﹞Shedde,M.2006.Bollywood cinema:Making elephants fly.Chicago:Encylopeida Britannica,Inc.

﹝10﹞Tejaswini Ganti,Bollywood:a Guidebook to Popular Hindi Cinema,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2004,P53.

﹝11﹞ejaswini Ganti,Bollywood:a Guidebook to Popular Hindi Cinema,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2004,P78.

﹝12﹞Rini Bhattacharya Mehta,Bollywood and Globalization:Indian Popular Cinema,Nation,and Diaspora,Anthem Press,P1.

﹝13﹞Mark Lorenzen.Go west:the growth of Bollywood,Creativity Encounters,April 2009.

﹝14﹞CII and KPMG.Indian entertainment industry focus 2010:Dreams to reality.New Delhi:CII.

﹝15﹞Sharmistha Acharya,BOLLYWOOD AND GLOBALIZATION,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MASTER OF ARTS in Design and Industrial Arts,2005.

﹝16﹞Mark Lorenzen.Go west:the growth of Bollywood,Creativity Encounters,April 2009.

﹝17﹞Jonathan Matusitz and Pam Payano.The Bollywood and American Perceptions:A Comparative Analysis.India Quarterly: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67,1(2011):65-67.

﹝18﹞Jonathan Matusitz and Pam Payano.Globalisation of Popular Culture:From Hollywood to Bollywood.South Asia Research 2012 32:123.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