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民族地區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把握與管理【2】

李瑾

2014年04月01日16:3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民族地區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特征

由於民族地區和民族問題的特殊性,民族地區高校網絡輿情危機呈現出一些不同於其他地方普通高校的特點。

1.輿情危機的易發性與復雜性。近幾年,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網絡發展速度很快,與此相應,民族地區網絡輿情總量與日俱增。2012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青海、內蒙古、寧夏等省市的互聯網普及率雖低於我國互聯網整體普及率,但高於全球平均水平[2]。在少數民族地區信息網絡發展速度令世界矚目的同時,誤會與分歧在網絡空間迅速傳播的可能性也逐漸增加。民族地區高校網絡輿情危機大多會涉及和針對民族問題,而民族問題不僅沉澱著大量的歷史事件和民族傳統,同時又與政治、宗教或其它社會問題相互交織,具有復雜性。網絡空間的一些消極的價值觀念、暴力信息等丑惡內容,以及來自國內外的敵對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國際反華勢力在民族問題上的廣泛介入,讓本就十分復雜的民族問題又增加了大量的外部因素,如不慎處理就會引發輿情危機,影響校園的和諧穩定。

2.輿情危機的敏感性和難控性。很多情況下,民族問題雖然表現為少數幾個人的問題,但卻和整個民族的意識和利益聯系在一起。民族地區高校中農村學生、少數民族學生比例較大,他們身上具有民族地方、傳統習俗、民間社會的混合特質,在性格特征、思想觀念和表達方式上不盡一樣,並且,不同民族之間存在不同的生活禁忌、言語禁忌和宗教禁忌。以寧夏高校為例,回族學生的比例較大,而回族又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因此,回族學生的宗教活動和正常的校園秩序、回族同學堅持的民族服飾和參加集體活動(如軍事訓練)時統一的著裝要求、回族同學的飲食禁忌是否能夠得到漢族和其他民族學生的尊重等問題都是日常教育和管理中不得不面對的實際問題。在普通高校中,引發輿情危機的事件可能基於某種共同利益,或出於某類共同情緒,但罕有以特定的民族為單位來參與的形式。少數民族學生則往往會以民族為標識,在輿情危機事件中,同一民族的全部或大部分同學參與其中,往往使得一些原本是學生糾紛的小事演化成不同民族學生之間的沖突。此外,如果在輿情危機事件中涉及到宗教信仰、宗教習俗等問題,還會使具有相同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的多個民族學生共同參與其中,在參與人員上呈現同一宗教信仰的外在表現形式[3]。

3.輿情危機的政治性與國際性。民族問題本身具有很強的政治性,且民族地區地理位置特殊,容易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內外敵對勢力非常希望看到內地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鬧事”,這樣他們便可以挑撥、煽動民族情緒,為其政治目的制造輿論。因此,對於民族地區高校的輿情危機而言,其有引發和政權穩定或國家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政治危機、社會危機的可能性和潛在的危險性,而這類危機恰恰屬於影響范圍更大,對社會威脅更為嚴重的公共危機范疇,需要引起特別重視。

三、民族地區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管理策略

“危機事件”是考驗高校輿情應對能力的一個預警器,隻有在“危機時刻”才能真正體現出一所高校輿情應對能力的高低。民族地區高校應從制度、硬件措施和人員培養等方面不斷加強網絡輿情危機反應能力建設。

1.制定具有民族地區高校特色的網絡輿情危機應急預案。民族宗教問題是影響民族地區高校和諧穩定、科學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預防可能發生的民族宗教突發事件,迅速控制事態發展及影響,健全輿情危機處理機制,將監測、預警、處理有機貫通起來。既要維護師生的言論自由,也要對外部勢力危害國家與社會安全時刻保持警惕。

2.建立並完善民族地區高校網絡發言人制度。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旨在通過網絡即時、主動、准確地發布權威信息,盡快澄清虛假、不完整信息,消除誤解,化解矛盾。[4]”為了更深入了解網絡輿情變化,更好地與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信息溝通,民族地區高校必須培育一支熟悉了解民族地區高校的業務范圍和辦學思路、了解黨和國家有關高等教育方針與民族教育政策、尊重民族文化和民族傳統、通曉民族語言的專業人員隊伍,這是民族地區高校應對網絡輿情危機不可或缺的主體因素。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