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跨文化報道中圖片傳播倫理問題【3】

薛蓉

2014年04月02日15:4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還有一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當地人民習以為常的風俗卻不能被外人理解。正如藏民的天葬風俗是十分奇特的景觀,但它並不是供旁人欣賞的,據新華社報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06年發布了關於《天葬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指出,禁止對天葬活動現場進行圍觀、拍照、攝影、錄像﹔禁止在報刊、雜志、廣播、影視、網絡上刊登、播放與天葬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報道等。那大家不感到疑惑嗎?為什麼還會有圖片?難道拍攝者不會遭受良心的拷問嗎?不知道尊重的重要意義?

我國的傳媒業發展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也就不得不注意跨文化傳播中的文化霸權主義。CNN曾經制作過名叫《西藏的一年》紀錄片。將西藏特殊的“共妻”制度傳播向了世界,同時關於這一制度的圖片也通過各種大眾傳播途徑播撒,我國的國際形象會變成什麼模樣?是否不被別人理解的倫理就應該被誤解,就一定要被異化和妖魔化?

三、跨文化傳播中如何應對圖片倫理問題

新聞攝影本身具有強大的傳播功能和輿論導向功能,在倫理道德上處理不好,不但會損害了攝影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還會給被攝對象乃至整個社會帶來極壞的影響。因此,解決 “拍還是不拍” 這一廣泛爭論、莫衷一是的兩難話題,不僅具有理論意義,還有極廣泛的現實意義。

既然想要了解世界就抱著一顆寬容的心,而作為新聞人,就得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首先,審視自身的文化價值觀,避免將這些價值觀強加於人。其次,避免就種族、性別、年齡、宗教、族裔、地理、性取向、殘障、體貌或社會地位形成刻板成見。對那些可能受到新聞報道負面影響的人不要吝嗇同情。再次,在尋求和使用那些遭到悲劇或哀痛打擊的人的訪問和照片時謹慎行事。新聞人要認識到採集和報道信息可能會造成的傷害和不適。追尋新聞不是傲慢無禮的許可証。最后,表現良好的品味,避免迎合聳人聽聞的獵奇癖,要時刻保有人文關懷,或許健全的倫理規范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真正發揮作用的還是記者心中的准則。

(作者簡介:薛蓉,陝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聞與傳播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力丹,李躍群.如何處理新聞中的血腥、災難、痛苦畫面——傳媒圖像倫理規范初探[J].新聞記者,2007(2).

[2] 何龍盛.新傳播時代的圖片應用[J].國際公關,2006(4).

[3] 楊保軍.新聞理論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 徐岳芳.視覺文化視域下的網絡新聞圖片研究[D].蘇州大學,2009.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