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跨文化報道中圖片傳播倫理問題

薛蓉

2014年04月02日15:4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圖片在新聞報道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起到文字報道起不到的效果,但這也意味著圖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世界是個復雜的集合體,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倫理的定義,在跨文化報道中,我們本著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原則就不得不考慮圖片傳播中涉及的倫理問題。

關鍵詞:倫理﹔圖片報道﹔跨文化

在新聞報道中,僅依靠文字稿件已經很難吸引觀眾的眼球,各大新聞網站用“圖”、“組圖”等醒目的字眼來標注在標題中以博得注目。大眾傳媒可瞬間制造轟動效應,圖片的傳播則更為直觀,車禍的慘狀、煙花的絢爛都能讓人一目了然。隨著“視覺文化的轉向”,讀圖時代的到來,新聞媒體已經將新聞照片這種圖像元素賦予了更加顯著的版面強勢。

在新聞現場,記者需要作出迅速的反應,拍還是不拍,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可能沒有過多的思考。但拍出來的作品則可能成為“罪証”,一系列倫理問題圍繞新聞圖片顯現出來。大眾傳播領域內的倫理道德問題日益嚴重,不但影響了媒介自身的發展,也影響了受眾的認知和行為,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一、“倫理”一詞概念界定

《辭海》對“倫理”的定義為:“處理人們相互關系應遵循的道理和准則。”這是專家們對倫理的定義,並不代表其他人也想當然地認同。其實細想就不難明白,各國對倫理的定義都多少不一,而且不同民族對倫理的理解肯定也有所不同。從一個漢族人的視野去分析跨文化傳播圖片中的倫理問題就很難不陷入狹隘的角落。從文化的不同出發,將跨文化傳播大致分為國外和國內兩部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當然我們針對圖片倫理的議論和分析也要雙向來看,不能一語定論,圖片包含自己的內容和背景,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圖片內容和背景的真實性,同一張圖片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攝影師所拍情況下所反映的也是不同的,而且倫理的定義和標准在不同的國家、領域和民族文化下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一幅圖片是否違背倫理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比如:中國人的倫理規矩是不能直呼父輩或長輩的名字,但美國人的倫理就沒有這種規矩,他們寧願用長輩的名字來給孩子命名,以此來表示尊敬之情。再比如一家人同桌吃飯,中國人的倫理是如果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就不能先吃,晚輩若先下了手,則被視為沒規矩沒禮貌。晚輩似乎要求扮演成“乖小孩”,而西方人沒有那麼多束縛,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麻煩。

奧巴馬在白宮打電話把腳翹到桌子上招來以色列的強烈抗議,而我們早就了解美國人的行事作風一貫隨意,在影視作品中不光美國人就連一些中國老板也有類似行為,雖然這種方式很不禮貌但我們可以忍受,卻不知道它對阿拉伯世界有如此嚴肅的政治意味。

在印尼和新加坡的刑罰制度中鞭刑,我國古代也有公開行刑的慣例,但是隨著文明的不斷演進,提倡尊重犯人的人格與尊嚴,很多人怕是寧願在監獄裡待一段日子也不想被公開抽鞭子,更何況還不分男女都可以享受這份“殊榮”。不過,這裡面有一個原則和核心問題,即倫理受控於意識形態,所以,其人倫規則與標准並非世界同一。

與此同時,正因倫理的成因是“歷史的、地域的、民族的、文化的”緣故,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倫理或人論關系也就迥異。而倫理其實又是“發展的、變化的”,時代不同倫理似乎也不同。中國漢民族的倫理,是建立在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之上的,兩千多年以來雖無太大變化,但自20世紀初的“西風東漸”以及當代的“改革開放”之后,西方社會的倫理觀與世界觀以對我國以往所秉持的倫理傳統產生沖擊乃至改變。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