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烏合之眾還是理性群體——

以人人網為例探究熱點事件如何發酵【3】

王玉婷 李怡君

2014年04月02日16:22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解決之道——培養網絡公民

青年網站熱點事件發酵的主體是青年網民,但不是所有的青年都能成為熱點事件發酵的參與者。調查顯示,80%的大學生是為了掌握最新消息而進入青年社交網站,75%的學生是因為跟隨潮流和交友,還有30%是為了游戲。由此可見,很多大學生將青年網站視為娛樂消遣,情感交往、獲取知識的平台,追隨身邊的朋友的腳步,而非政治性的主體存在。成為熱點事件的主導者、參與者的條件是對政治基本的熱情,會利用自己的其他渠道來瀏覽最新新聞,關注社會熱點,並對熱點問題產生情感體驗。

網絡公民,指的是在網絡世界中,對網絡熱點事件關注、並能遵守秩序地發表意見和看法,推動良好的網絡互動環境的公民。而現實中網絡公民常被湮沒在青年網民中,尤其是在討論萌芽期,隻有網絡公民的比例隨著討論的進行而逐漸上升時,整體輿論會變得溫和,趨向理性。因此,為了促進青年網站公共輿論的良性生成,讓更多的大學生成為理性群體而非烏合之眾,培養網絡公民就十分有必要。下文將從社會、學校和青年自身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1.社會。社會需要提供的是一種良好機制保障自由而充分的討論,這個機制就是能夠提供一個理想論辯的穩定的公共領域。網絡討論可以有意見分歧,不排斥錯誤和非理性。密爾曾經說過:“在自由討論能夠得到保障的條件下,真理與謬誤同時呈現,形成空間的意見自由市場,批判性的討論過程將展開對所有意見的檢視。”在熱點事件的萌芽期與擴散期,青年學生的討論會顯得情緒化,而從情緒化轉為理性化的先決條件是持續的討論,直到高潮期的出現。因此,全社會必須提供自由討論的制度保障,不能為了避免錯誤言論的出現而封鎖輿論自由,這樣的不適當的管制反而會引起討論主體更大的情緒波動。當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時,無形之中會促進討論主體自身責任感的提升。

2.學校。通過講座、論壇、競賽等方式來擴大影響力和宣傳效果,培養學生的網絡素養,提升他們的思想覺悟。充分利用網絡社交元素,比如校園網絡論壇來開展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活動。新聞專業與非新聞專業都要開展媒介素養的課程,調查中,約72.3%的大學生並不了解“媒介素養”的概念,這其中有將近90%的都是非新聞專業的學生。在如今自媒體時代,應當大力推進媒介素養教育,傳播給公眾必須的新聞理念和職業素養,對於即將在各行各業有所成就的青年來說,這樣的教育更加必不可少。在一些大眾傳媒發達國家,學校的媒介教育已經開始形成估摸,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芬蘭等國已將媒介教育正式納入正軌的教育課程[4]。同時,也要重視校園傳統媒體的作用,校園媒體可以提供全面的報道來補充網站的缺失,專業的新聞評析也有利於校園媒體發揮“把關人”的作用。

3.青年。成為“網絡公民”,也就是要能正確地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形成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能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青年作為討論的主體,應當提高自身的批判質疑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同時要學會深入解讀媒體的報道和評論,充分了解信息的內涵,尋找報道的核心價值。這樣的能力需要不斷的在實踐中鍛煉,前提是青年自身必須有培養此種能力的意識。除此之外,青年應當提升自己對於媒介道德規范和法律意識的水平,對國家有關新聞出版、知識產權、網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有所了解,對利用媒介進行信息傳播、侵權盜版行為有著高度的法律防范意識,避免使用媒介時失范。

(作者簡介:王玉婷,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新聞專業,主要從事新媒體、大眾傳播學研究﹔李怡君,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廣播與電視新聞專業,主要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陳龍.大眾傳播學導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

[3] (法)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4] 陳龍.媒介素養通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