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探析自然災害事件中媒體的報道技巧【3】

——以4•20雅安地震為例

劉冠華

2014年04月02日17:1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在報道中的中國政府負面形象方面,《華西都市報》的關注點是政府在救災中是否有不及時、不作為,人民是否滿意,使用的是內視角。通過報道形成的政府印象是負責任的、執政為民的政府形象。《紐約時報》的關注點是中國政府是否真正開放民間慈善,救災期間輿論自由是否受限,使用的是外視角。通過報道形成的政府印象是中國民間慈善開放度不夠、可能存在限制輿論自由和救災不到位的政府形象。

四、結語

自然災害事件中媒體的報道宏觀策略:第一,及時做好預警報道。第二,重點要做好救災抗災報道。第三,適時做好反思報道。

自然災害事件中媒體的微觀報道策略:第一,從“人”情型、“災”情型,綜合型三種基本報道模式中,災難初期以“災”情型為主,逐漸加入“人情”型,做到二者比例基本平衡。第二,在報道體裁上,災難初期以消息為主,逐漸加入通訊等新聞體裁,在中后期的報道中,深度報道和新聞評論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事件報道的整體結構比例上不應過少,否則,起不到應有作用。第三,建立相對開放的報道角度,不能完全忽視負面和消極新聞,可以選取適當的報道角度,起到監督救災行動與引導救災秩序的作用。

(作者簡介:劉冠華,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聞傳播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芙蓉.危機管理與媒體應對[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2] 郭慕清.《人民日報》汶川大地震報道框架理論分析[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0(6).

[3] 劉遠朋.《人民日報》汶川大地震報道研究[D].蘭州大學,2009.

[4] 馬若斌.《中國青年報》與《紐約時報》汶川大地震報道對比研究[D].蘭州大學,2009.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