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探析自然災害事件中媒體的報道技巧

——以4•20雅安地震為例

劉冠華

2014年04月02日17:1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近年來中國自然災害頻發,2008年南方雪災、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媒體不可避免地加大對自然災害的報道,使自然災害事件的報道備受公眾關注。自然災害事件具有突發性、覆蓋面廣、危害嚴重、發生頻率高等特點,而且我們隻能加強預防和救治,不能消除。面對這種情況,媒體如何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如何報道災情、引導輿論和進行反思需要講求一定的報道策略,本文對《人民日報》《華西都市報》《紐約時報》雅安地震的報道進行分析,探析出其報道技巧,希望對新聞媒體今后的自然災害報道有所借鑒。

關鍵詞:自然災害報道﹔災害新聞的基本類型﹔負面新聞

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裡。震中距成都約100公裡。成都、重慶及陝西的寶雞、漢中、安康等地均有較強震感。據雅安市政府應急辦通報,震中蘆山縣龍門鄉99%以上房屋垮塌,衛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電。《人民日報》《華西都市報》《紐約時報》在第一時間都對雅安地震進行了關注和報道。

一、理論背景

黃芙蓉教授在《危機管理與媒體應對》一書中提出,傳統媒體在報道自然災害事件時的三種基本模式:一是“人”情型,以災害面前人們的行為和精神面貌為主要內容﹔二是“災”情型,主要以災害事實本身作為新聞報道的主體﹔三是綜合型,即將“災”情報道和“人”情報道充分結合的報道模式。

二、研究簡介

1.抽樣時間。根據百度指數關於“雅安蘆山地震”的指數圖。用戶關注度在2013年4月20日和4月22日出現了兩次高峰期。媒體關注度在4月21日23日出現了高峰期,隨后關注度呈現下降趨勢。13日后基本關注非常少。據此,本研究的抽樣時間定為2013年4月21日到2013年5月14日。

2.研究方法。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是數據統計法和文本分析法。

三、研究對象的分析對比

1.三種基本報道模式。由表1可知,四川本省人民更加關注雅安的抗震救災情況和動態信息,有很大的信息需求,所以《華西都市報》的報道量最大。《人民日報》全國發行,雅安地震也是舉國關注的特大自然災害,但是基於全國還有一些其他重要事件,所以報道量小於《華西都市報》。《紐約時報》全球發行,關注全球重大事件,而且作為國外媒體,報道量較小。

“災”情型報道模式側重災情,其報道內容既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抗災救災情況,又有對災害原因的剖析與反思,最大的缺陷是人文關懷缺失。《人民日報》“人”情型比“災”情型略多,反映了抗震救災中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媒體的人文關懷,兩者結合,整體報道結構比例合理。

“人”情型報道模式從宣傳的角度出發,習慣以“人”的精神面貌和救災行動為報道切入點,忽略客觀災情,即“災害不是新聞,抗震救災才是新聞”,作為本地媒體,在自然災害面前,應該營造積極樂觀的社會情緒。

綜合型自然災害報道模式將客觀的“災”情報道和充分的“人”情報道相結合,使自然災害事件的信息內容得到多角度呈現。這種模式充分吸取了“人”情型模式和“災”情型模式的優點,相對而言較為合理,但報道內容的紛繁蕪雜使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三種基本自然災害報道模式中,綜合型報道模式是報道角度相對較多,新聞價值與宣傳價值結合得較為合理的,但從讀者的閱讀需求角度來說,在一個自然災害事件爆發初期,人們還是相對更關注災區的受災情況,如震級,傷亡人數,救援情況和政府的政策、措施等。在滿足這些基本信息需求的基礎上,才會關注災民的精神面貌和輿論的正面引導。所以,盡管《紐約時報》的報道以綜合性報道為主,但是對災情中人文關懷的報道數量為零,整體報道結構失衡,不值得提倡。三者相比較而言,《人民日報》的“人”情型和“災”情型報道數量基本平衡,對於自然災害報道模式運用的最為科學合理。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