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9部門聯合開展專項行動 深入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深度分析

《中國特產報》——一張家族報紙的危險生意

劉星 張宇 成萌

2014年04月14日14: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一張家族報紙的危險生意

2013年12月4日,由於內部管理混亂、多名記者涉嫌新聞敲詐,創刊於1994年元月的《中國特產報》(以下簡稱“特產報”)在即將迎來自己二十周年報慶之際,收到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一紙行政處罰決定書,被正式吊銷了報紙的出版許可証。

早在2013年4月,特產報就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要求停業整頓。在2013年8月26日報社第二次發出復刊申請前10天,特產報又有記者因涉嫌新聞敲詐被事發當地公安機關刑拘,這斷送了這家報紙復刊的可能性。

與其說是新聞機構,這家在去年整頓前總共隻有不到70名員工的報社,不如說更像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公關公司。整頓前,一手創辦並掌控著這張報紙的女強人劉真是報社社長,女兒崔銘是總編輯兼副社長,丈夫崔世杰則是經濟新聞部主任。

新聞從來不是這家報社最重要的產品。創刊之初,特產報主要以辦特產文化節、認証特產之鄉來維持運營。2010年左右,特產報開始大舉通過事業發展中心對外承包專刊版面,並給承包人辦理記者証,一家專注特產報道的報紙還出版了《社會與法治》這樣的專刊。

除收取每年約20萬元的承包費,報社對承包人過問甚少。據審計報告,特產報有20多名持証記者沒有工資收入,需要自謀生計。而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調查情況來看,這些所謂的記者更像是“勤勞”的廣告銷售員,他們隨身攜帶代理廣告協議出差,以輿論監督之名換取廣告費用。

停刊整頓時繼續敲詐

特產報最早被調查,是源於該報記者劉會麗、楊飛、郭煥璋在寧夏數次新聞採訪。而最終被吊銷出版許可証,則是因為記者王銘澤在報社停業整頓時,仍然在外進行新聞敲詐。

2010年7月,特產報記者劉會麗、工作人員郭煥璋等人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望洪鎮南方村採訪新農村建設,稱新建的南方新村的選址在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內,隨后給該縣發去核實函。

永寧縣委宣傳部在材料中表示,當地新農村改造后對原有的村落進行了集中整合,再進行復耕后節約出了390畝土地,符合相關規定。

永寧縣稱,在與劉會麗一行溝通時,對方提出在特產報刊登半個版報道就不再予以曝光。而望洪鎮原黨委書記請示領導后,為了不把“問題”擴大化、炒作化,指派專人進行了“處理”,支付了6萬元宣傳費,之后在特產報上刊登題為《望洪鎮:夯實農業基礎,推進“富民工程”》和《中華回鄉文化園——展現回族伊斯蘭歷史文化第一園》兩篇宣傳報道。

之后,幾乎是用相同的手段,2010年9月,劉會麗、郭煥璋等人到寧夏靈武市採訪新區建設用地問題,發去核實函后,靈武市委宣傳部拿出了8萬元的宣傳費,換來了特產報A4版上的一篇名為《爭創一流 精益求“金”將靈武打造成國際精品羊絨之都》的宣傳報道。

2011年8月,郭煥璋、楊飛再次來到靈武市,這次是採訪全民創業園用地問題。當地宣傳部門稱,在答復了相關的採訪問題后,楊飛對回復不置可否,而是提出收取8萬元做一個彩色專版。這次的錢,是稿子涉及的靈武市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支付的。

至此,事情仍算順利,但2012年的數次採訪導致了事發。

年初,被選中的又是永寧縣。據郭煥璋本人在筆錄中回憶,他在2011年採訪了寧夏永寧縣住建局拖欠工程款的問題:“我基於促進開發商兌現農民工工資進行的採訪。”2012年1月19日,這篇名為《他們拿著工程款在玩什麼貓膩》的稿件發布在東方法制報網站。

就在這次採訪之后,2月,郭煥璋又去靈武市崇興派出所採訪。靈武市公安局的書面材料稱,郭煥璋在發來採訪核實函后,表示可以收費6萬元,給公安機關刊登正面報道。7月,郭煥璋又採訪了青銅峽市草原征地補償的問題。在稿件發給相關領導后,青銅峽市委宣傳部赴北京協調,最終攔下了該稿件。

密集的採訪最終引來了“麻煩”。當年8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將特產報自2010年以來在寧夏涉嫌新聞敲詐的情況匯總並上報。2013年2月,特產報社作出書面回應,稱系記者個人行為,相關記者已經被解聘,而記者收取的費用都被報社廣告代理公司獲取,報社並不知情。

2013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決定對該報暫緩年度核驗,由其主管單位某協會對報社進行停業整頓。當年9月,此前聲稱沒有收到錢的特產報社,用報社的賬戶退還了其中的兩筆宣傳費。

同年8月26日,停刊整頓4個月的特產報再次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遞交了復刊申請。

在這份復刊申請中,特產報社稱,“通過修改完善報社各種制度,漏洞基本堵住”,“特別是整頓期間,所有持有記者証的採編人員與報社簽訂遵紀守章承諾書,保証遵守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中國記協的各項規定”。

然而,就在這份申請書完成之前的10天,8月16日,該報記者王銘澤因涉嫌新聞敲詐在陝西省彬縣被逮捕。此前他正在採訪彬縣的糧食補助問題,並以此獲得4萬元正面宣傳費。

不巧的是,由於給對方開的發票有問題,當地宣傳部查詢后發現這是一家正在整頓的報紙。這成為壓垮特產報的最后一根稻草。

24萬元當主編發記者証

縱觀幾名事發記者的操作手法,無一例外是先從網上找到舉報材料,之后將稿件以核實函的名義發給當地宣傳部,在進一步與政府溝通時,提出可以收錢做正面宣傳報道,談成后,記者以自己的名義在報紙上刊發稿件。

這顯然是一樁危險的生意,它的產生壯大是源於特產報內部混亂的專刊管理制度。該報設有專刊部和事業發展中心,管理專刊的經營、廣告,這兩個部門的負責人均為黃道軍。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