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詩意表達——提升視聽魅力和藝術境界
當代電視文化的土壤是大眾文化,所謂“大眾文化”,本文採用王一川在《當代大眾文化與中國大眾文化學》一文中的定義: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其中,注重感性愉悅使其突出特征之一,作為一部優秀的紀錄片,《東北抗聯》在滿足受眾娛樂需求的同時將先進的思想和深厚的人文關懷有機融合其中,使全片呈現出濃郁的詩意色彩。
1、畫面的處理
除前面提到的該片在鏡頭運用上的獨到之處以外,《東北抗聯》對后期特效的處理也頗多亮點。比如片頭以一種獨特的、訴說的、詩意的表達勾勒了東北抗聯的英雄群像,描畫出黑土地上不朽的豐碑。仿佛在向人傾訴那一段段壯懷激烈,那一個個錚錚鐵骨。於是我們看到了,春日的暖陽播散在白雪上,逐格拍攝下的白雪漸漸消融,枯枝敗葉上,生了鏽的步槍、子彈靜靜浮出,特別是系著紅纓的軍號也靜臥山林……最后一隻大手伸入畫面,緊緊握起了鋼槍。這一系列精心構思的畫面,為我們傳達出濃濃的意蘊,塵封的歲月,不老的情懷﹔深切的緬懷,不屈的魂靈,這是一幅電視的音畫詩,是扑面而來、呼之欲出的生動。該片在整體包裝和畫面的呈現上還反復運用了類似照片牆中照片的意象。通過照片之間的反復切換跳轉,靜態照片和視頻的導入導出,巧妙地完成了宏大的敘事、人物的刻畫以及細節的描寫。畫面統一干淨,風格協調統一,達到了內容與畫面美感的自然融合,提升了視聽魅力和藝術境界。
2、音樂的運用
該片的音樂主要有兩個功能。其一,渲染氣氛。片中音樂多角度的表現功能,在該片整體氣氛的渲染、畫面時空的轉換和片中人物內心世界的揭示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恰當的音樂運用有效強化了該片的表現力,對整體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片中的音樂大氣磅礡、渾然天成。觀者似乎並未意識到片中音樂的存在,而音樂卻無時不在發揮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適時地對畫面進行著補充、深化和渲染。
其二,勾勒基調。從整體看,該片音樂和片子的時代特征、地方風格、人物個性、作品的藝術風格協調統一,展現和勾勒出了片子的基調。比如有些段落的音樂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將觀眾自然帶入東北的遼闊黑土之中,仿佛能看到千裡沃野中大豆高粱。而有些段落的音樂則鏗鏘有力,有力地烘托了光輝永存的抗聯精神和抗聯之魂。可以說,該片的音樂使畫面和內容上的統一珠聯璧合,在情感、思緒和敘事節點的展現上也恰如其分。另外,該片在片頭和一些敘事以及情感刻畫上大段純音樂的運用,為畫面呈現了詩意的表達和深邃的意境。
近年來,我國的紀錄片創作呈現了一種形態各異、風格多樣、主旨萬千的氣象。多元並存體現的是思想的解放和藝術的靈動,小橋流水的詩意紀錄片自有它的韻致,對邊緣題材的觸及也透射出別樣的匠心。但紀錄片人永遠不可遠離時代的大潮和生活的主流。傳播主旋律,謳歌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東北抗聯》所傳達的這股正能量,讓我們看到了創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作者單位:吉林電視台】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