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4年第5期

談新聞寫作中的“概括”

——以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為例

劉保全

2014年05月19日13:52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針對新聞寫作中在“概括”問題上存在的不足,本文以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為例,論述了概括的兩種基本形態、概括常見的五種方法、概括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關鍵詞】概括﹔概括的形態﹔方法與要求

新聞寫作的實踐表明,寫新聞離不開概括。那麼,何謂“概括”呢?《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把事物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

一、概括的兩種基本形態

概括是新聞寫作中不可缺少的表現手段,是駕馭新聞語言不可缺少的表現手法。事實是復雜多樣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而新聞的篇幅卻是有限的。寫新聞不可能事事舉例,事事詳寫,面面俱到。要在有限的篇幅裡容納豐厚的新聞內容,必須講究概括,注重對事實的概述。

事實是外化和表淺的,而新聞卻要求透過現象,反映事實的本質,顯現新聞的價值。要想使新聞在准確反映事實的基礎上出思想、上層次、有深度,有可讀性和感染力,就必須講究概括,注重使用概括性語言。因此,概括性語言不僅要概括新聞事實,也要求作者的思維成果在新聞作品中得到反映。

一般來講,概括的內容都是抽象的,是第二性的。但是由於人們的抽象方法不同,概括內容的表現形式不同,概括也是有區別的,往往表現為兩種常見的基本形態,即“抽象概括”與“形象概括”。

抽象概括就是抽象事實,概括本質﹔在語言表現上,抽象概括的內容理性色彩濃厚。以第22屆中國新聞獎通訊一等獎作品《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一稿為例,這篇作品立意高遠,意境深邃,以磅礡的氣勢,細膩飽滿的筆觸,通古博今的底蘊,將紅旗渠精神置於中華民族精神成長的時空坐標中,提煉概括出“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斗不息”的時代內涵和當代昭示,形成凝聚和激發民族精神的輿論新高地,譜寫出一曲感天動地的優秀華章。這種歸納性概括是抽象概括的一種,這裡的語言則表現為不直接表述事實的概括性語言。

形象概括就是借助形象,概括本質。在語言表現上,形象概括的語言感性色彩濃烈。比如有個單位植樹造林、綠化環境搞得好,我們根據這樣的客觀事實,可概括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四季俱在,簡潔明快,形象可感,多麼美好。

無論是抽象概括還是形象概括,在新聞寫作中都離不了。但由於新聞的特性所決定,新聞寫作中還是應該注意多運用形象概括。以第16屆中國新聞獎消息二等獎作品《台賬壓垮“小巷總理”》一稿為例,文中在導語裡寫道:“上面千頭線,下面一根針,可針眼那麼小,哪裡穿得進那麼多線?”網師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許衛亞如此感嘆。記者在她的辦公室算了本賬:6人組成的居委會,至少要做60本文字台賬。稿件在標題上將居委會主任形象概括為“小巷總理”﹔把上面各級領導、各個部門往下布置的大量“差事”形象概括為“上面千頭線,下面一根針,可針眼那麼小,哪裡穿得進那麼多線”,道出了社區居委會工作的繁忙、辛苦與不易。這樣的“形象概括”,使稿件更具新聞性、典型性,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