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4年第6期

農村廣播如何“去邊緣化”

夏野萍

2014年12月12日13:44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面向“三農”的農村廣播曾經在廣播發展歷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媒體發展呈現多元化,受經濟利益驅使和體制轉換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廣播陷入了發展瓶頸,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互聯網新媒體先后崛起,農村廣播日益被邊緣化。

一、農村廣播是農村宣傳的主要陣地

(一)農村廣播及時傳播創業信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如今媒體的發展雖然迅猛,但城鄉之間還存在巨大差異,農民接受信息的渠道相對單一,聽廣播是他們獲取新聞資訊和致富信息的主要方式。農村廣播具有實時傳播優勢,能把惠農政策、致富項目、供求信息等在第一時間傳送給農民朋友,有助於他們了解供需情況,並一定程度上掌控價格走向,從而避免市場風險,提高效益。

(二)農村廣播廣泛提供文化娛樂產品,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農民的文化生活比較貧乏。長期以來,農村裡打牌賭博現象普遍,封建迷信活動時有發生,嚴重擾亂了社會風氣,而且容易引發犯罪活動,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近些年,為了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政府組織了大量的“送文化下鄉”活動。但是,農村范圍廣,農民數量多,“送文化下鄉”只是杯水車薪。農村廣播具有傳播面廣、收聽簡便、互動性強等優勢,可以承擔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重任。海安人民廣播電台自辦了有線、無線兩套節目,80%的節目通過農村有線廣播向全縣10個區鎮轉播,《空中大舞台》、《我是民星》等節目吸引了大量的農民聽眾熱情參與,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避免了不良社會習氣的滋生,廣播被農民稱作“不收門票的俱樂部和大戲院”。

二、農村廣播面臨諸多發展困境

(一)動力不足,資金短缺。政府未將農村廣播納入財政預算中,農村廣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廣播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在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農村廣播沒有適時轉換思路、跟進改革,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沒有突出的收聽率就沒有可觀的經濟利益,發展所需的資金就顯得捉襟見肘,很多農村地區的廣播設備長期得不到更新、維護,更別談農村廣播事業的發展壯大了。

(二)重視不夠,理念滯后。部分基層干部和群眾對農村廣播存在模糊認識,認為隨著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農村家庭都添置了現代化的視聽設備,因此,農村廣播已經沒有存在和發展的必要了。事實上,農村思想宣傳、輿論引導、政令傳達、信息服務等任務非常繁重,農村廣播能准確快捷傳達黨和政府方針政策,指引農民脫貧致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去,農村各級行政組織經常把農民集中起來開會,傳達政令和信息,現在,農民的社會活動是鬆散的、流動的、無規則的,但隻要在廣播信號覆蓋范圍內,就可以不受時空條件的限制,接收到各種資訊。

(三)政策缺位,節目陳舊。現階段大多數地方的農村廣播內容枯燥,沿襲“四季歌”的老套路,缺少時代氣息,節目制作缺乏新意,傳播方式單一,既無法滿足新時代農民對國家政策、農村改革、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求知欲,也談不上陶冶情操、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農村廣播政策缺位現象十分突出,由於沒有政策的剛性要求和支持,是否開辦對農頻率或節目、辦多長時間、提供什麼內容等,一般由電台根據廣告市場情況自主確定。農民消費能力弱,購買力低,廣告市場份額小,於是,開辦對農頻率或節目的積極性不高,就連本應為農民服務的縣級廣播電台都較少開辦對農節目,即使開辦了,節目質量也不盡如人意,導致農村廣播發展嚴重滯后。

三、農村廣播依然大有作為

(一)及時傳播信息,完善服務功能,創建和諧農村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農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農民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的充實。伴隨著各種媒體間競爭的日益激烈,農民接受信息渠道增多,農村廣播的聽眾群被逐漸瓜分,這就促使廣播人不斷改革創新。廣播節目求新求變的發展,應始終堅持以“信息+服務”為重點抓手和主要突破口,增強利用信息為受眾服務的意識,實現農村廣播的全面信息服務。

農村廣播的信息服務應有針對性,保証節目的及時性、實用性和服務性。近年來,蔬菜價格波動較大,市場行情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出現了“豆你玩”、“姜你軍”、“蒜你狠”等菜賤傷農現象,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為了解決農產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海安人民廣播電台《野萍說農村》節目及時發布本地的農產品供求信息,定期介紹周邊地區的生產和種植情況,並把節目的音頻鏈接到海安農業信息網,擴大傳播范圍,幫助農民准確把握市場趨勢,抵御市場風險。

農村廣播的服務性,還體現在針對農村受眾的需求和交流習慣,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講透政策法規,講明市場形勢,及時傳播實用的信息,讓農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二)提供文化娛樂,倡導健康生活,塑造新型農民

民間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文化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廣大農村地區,一些民間傳統文化經過歷史的沉澱,已經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農村廣播應立足優秀的文化遺傳並結合當今農民的審美需求,發揮語言魅力,將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通過聽覺藝術展示出來。海安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茶座》節目用新穎巧妙的編排、匠心獨運的文字、生動傳神的講述,展示了海安花鼓、扎染、龍舞等民間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深受各年齡層次聽眾的喜愛,為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做出了一定貢獻。2012年,該節目被評為江蘇省名牌欄目,海安電台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電台。

如今的農民再也不是守舊、古板的代名詞,他們追求時尚新潮的生活元素,渴望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農村廣播應通過生活休閑類的節目向農民倡導新理念、新思維。海安人民廣播電台的《健康早班車》、《交通生活》等節目,多年來為農民朋友普及實用的保健知識,針對家裝、汽車、理財等與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邀請專家和業內人士給農民答疑解惑,提供幫助。經過長期傳播氛圍的熏陶,農民朋友在潛移默化中緊跟時代發展的節拍,身心愉悅,增強了幸福感。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覆蓋范圍,發展現代農業

我國傳統農業已經發展了數千年,如今面臨著向現代農業的重要轉型。農業信息化是向現代農業邁出的重要一步,農村廣播傳播效率高而成本低,可以成為農業信息化過程中的中堅力量。因此,各級政府和廣電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農村廣播事業建設,統一思想認識,從技術、資金上對農村廣播給予大力扶持,這是農村廣播得以良性發展的根本。

廣播應納入到農村公共資源服務體系,擺正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加大對農村廣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的力度,確保農村廣播建設經費的專款專用。廣電機構把廣播網絡建設和運行維護費用列入預算,適度投入,嚴格管理,加強考核。除財政預算以外,還要多渠道籌資,落實農村廣播日常運行維護費和設備維修費,確保農村廣播的正常運轉。加強農村廣播的人才培養,保証各個節目的人員配置,培養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質、精湛業務水平、熟悉和熱愛農村工作的採編播人才隊伍,並適時給予他們工作和生活上的關心,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辦好農村廣播。(作者單位:海安廣播電視台)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