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上,笔者将以微博作为当下网络媒体的代表,以近期发生在新浪微博的“罗永浩与西门子”的微博维权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新媒体语境下公民维权新渠道的成因,简单设想利用微博维权可能出现问题,并对传统媒体在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应扮演的角色做简要分析。
二、 个案分析
(一) 事件回顾
2011年9月27日,牛博网创始人,老罗英语培训创始人罗永浩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一条内容为“三年前买的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陆续都坏了,再也不买这个倒霉牌子了,电器还是日本人做的靠谱。”的微博。
这条微博随即被多次转发和评论,不少人提到自家的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也存在质量问题。其中关冰箱门时一旦用力便会弹开,冷藏室食物变质,冷冻室大量结霜的情况,引起了百余人共鸣。最终,这一无心之举触发了一场以罗永浩为代表的新浪微博用户向西门子电器发起的维权战,获得了同为公众人物的了作家冯唐,歌手左小祖咒的力挺,赢得了众多网民的支持。
西门子工作人员与罗永浩私下进行沟通希望平息此事;西门子家电官方对消费者提出的质疑,不经检测就专断地发布了“确认不属于质量问题”的推卸责任的答复;西门子家电始终不愿意直面问题,采用为冰箱“加装报警装置”的解决方法;西门子家电雇用网络水军试图引导网络舆论的行为等一系列失败的危机公关令罗永浩和新浪微博上其他西门子用户对西门子方面的处理方式深感不满,使得事件的关注度一再升级,传统媒体对此也做了跟进报道。[3][4]
(二) 促成“罗永浩与西门子”微博维权的外因和内因
(1)传统维权方式的高成本与低收效
在网络媒体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行政执法部门申诉,向法院提出起诉等方式进行维权。繁杂的投诉,申诉,起诉流程,需要消费者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
今年“3?15”期间,《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57.5%的人认为消费维权时间成本高,28.0%的人认为,经济成本高是阻碍维权的重要原因[4]。高昂的经济成本让担心得不偿失的消费者选择放弃对合法权益的追求。
即使排除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这两项因素,若消费者遭遇不负责任的商家,或是相互推诿责任的相关部门,那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得不到丝毫的保护。
我国维权体系的制度缺漏和维权机构的职能缺位,最终导致了传统维权方式的高成本与低收效,消费者只有另谋他路来表达自身的权利诉求。
(2)新媒体提升了公共话语权
话语权不应仅仅是“一个人想说什么话就可以说出来的权利”,我们还要关心这个人说出的话有没有被人听见。受众缺位的传播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传播,因而话语权在此处并不能算是真正得到了行使。有信息源发出信息,且有受众接收到信息的有效传播,才能让话语权得到行使。
这就好比,一个人权利受到侵害的人抱怨对于某商家的不满(一个人想说什么话就可以说出来),作为消息源,这个人的确是发出了他所要传达的消息。但如果没有人听到他的抱怨(消息的受众的缺位),那么这条信息的传播链就是断的。我认为,在这种断裂的传播链并没有赋予信息的发送者任何话语权,只有这句抱怨被人听到,发出抱怨的人才算是得以行使话语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