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报道时间长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最早报道李顺达事迹的媒体可追溯到当时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6年6月19日,该报在第2版刊出消息《太行一等劳动英雄李顺达订出五年发家计划》;1948年6月1日,该报又以《太行劳动英雄李顺达等号召英雄带头推动生产》为标题在1版刊发消息。随后,由《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和《晋察冀日报》合并后的《人民日报》于1948年7月5日在第1版刊登了《太行劳动英雄李顺达坚信党的政策 努力生产发家》的消息。之后,《人民日报》于1948年11月22日在第1版刊发了《李顺达总结发家经验 续订第二个五年计划》和《李顺达是怎样提前完成建家计划的?》两篇消息;1950年9月29日第8版,《人民日报》刊登《李顺达带领西沟村走向富裕》的消息;1951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第2版刊登《李顺达领导互助组的主要经验》的消息;1954年3月21日,《人民日报》第1版刊登《李顺达等荣获“爱国生产金星奖章”的消息推动了山西农村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1957年7月16日,《人民日报》第10版刊登消息:李顺达、郭玉恩、申纪兰等的联合发言《欢迎毕业学生参加农业生产》;1959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8版刊登由展潮撰写的文章《在李顺达的公社里》,这也许是迄今可查阅到的李顺达事迹宣传最后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时间。
从上述报道时间看,《人民日报》对李顺达事迹的报道,从1948年7月到1959年11月,持续报道长达11年半。同时,在这一时期,几乎年年都有李顺达及相关消息在《人民日报》出现。如此长时间对一个新闻人物进行重点关注,应该说这在《人民日报》的新闻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报道平稳适度且不惜版面
从《人民日报》对李顺达事迹报道的整个过程来看,不论是1948年7月5日一版刊登的开篇消息,还是中间持续较长时间的多篇报道,乃至1959年11月18日的最后一篇,这些消息、通讯的文风都秉持着一致的朴实、精炼,没有大起大落和信息匮乏的表现,使得整个宣传报道过程自始至终都给人以极其稳妥平和的感觉。但同时,《人民日报》对李顺达事迹的报道又是不惜版面的。比如,1948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就分别以《李顺达总结发家经验 续订第二个五年计划》和《李顺达是怎样提前完成建家计划的?》为题,同时将两篇消息在第一版刊登出来。这对当时仅出两块版,版面极为珍贵的《人民日报》来说,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将这两篇消息同时放在一块版面上处理,也体现出了新闻前辈们精深的编辑水平和崇高的专业精神。如此编辑安排稿件,不仅向读者清楚介绍了李顺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内容,同时还告诉人们实现发家致富的经验和方法,其示范和引导作用不言而喻。
在可查阅到的《人民日报》报道李顺达事迹的稿件中,其文章篇幅都较短,大多为千字文,长的文章也不过2000余字,短的消息仅400余字。这恐怕与当时的版面贵如金有关,同时也与那一时期健康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密不可分。
从表象上看,《人民日报》对李顺达事迹的宣传看似稳稳当当波澜不惊,但正是因为坚持这种符合新闻规律和新闻属性的采写和编辑,正确把握了新闻宣传的度,才能让人真真切切地相信、认可李顺达这位劳模英雄,给人以平淡中孕育惊奇、平凡中彰显伟大的感觉。也因如此,李顺达及其事迹在社会上的影响才较为长久,人们前后的评价也比较一致。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