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求近,让典型人物唱主角
宣传好中国梦,也要媒体“求近”。因为“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媒体应俯下身躯走向基层,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镜头和话筒对准平民百姓,对准他们中的草根英雄。因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散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的平民英雄,才是中国梦最大的实践者。而他们的可亲、可近的人格魅力,也容易产生标杆效益,让人可敬、可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央视推出的“最美某某某”系列在观众中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这些最美的村官、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创业人士等等,他们坚守自己平凡的岗位,坚持自己朴素的梦想,始终如一、默默无闻、乐于奉献,成为最具魅力的中国梦的践行者。央视的成功探索也为地方媒体拓宽中国梦报道的思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深刻的启迪。贴近,也不等于没有选择,不分对象、不加筛选地乱报一气。前一阶段出现的把中国梦报道生活化甚至庸俗化、低俗化的苗头必须坚决狠刹,千万不能为践行中国梦传递“负能量”。
(三)求新,在形式上谋求新突破
毋庸讳言,当下的许多“主题宣传”、“典型宣传”属迎时之作,虽合时宜,却强于宣传性,弱于可听(可读、可视)性。司空见惯之下受众难免会有视觉与听觉的疲劳。再加上千人一面的表现形式,千篇一律的流俗手法,更让此类报道味同嚼蜡,产生接受的“排斥性”。
毋庸置疑,配合中心、服务大局的宣传是党报党台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不容弱化,只能强化。因此,广播电视报纸如何面对这一共有的命题,特别是对于“中国梦”这样的大主题宣传,只有别出心裁,不断创新,寓教于乐,才可能引人入胜,为受众所接受。
为增强宣传的生动性、实效性,结合办“看得见的广播”的探索实践,南通电台在策划主题宣传时大胆尝试与户外活动相结合,既让“有声无形”的宣传有声有色,又赋予活动厚重的主题。特别策划了《中国梦?幸福南通》大型环城直播活动。选择上午7点半到9点,下午4点到6点这两个人流最为密集的高峰时段作直播车环城巡游,邀请南通各阶层人士作为嘉宾,结合个人的成长、城市的变迁,畅谈自己工作梦想、生活梦想和中国梦?南通篇章。
节目播出信号通过3G设备进行同步传输,可随时与市民互动。活动前后历时半个多月,引来无数市民关注的目光和参与的热情,成为通城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曲高不再和寡,环城巡游直播活动大大增强了“中国梦”宣传的贴近性和实效性。
对于“中国梦”这样的主题宣传,应该说各级媒体也动了许多脑筋,创造了许多新手法。如央视四套的《中国梦,报国梦》系列,通过海外华侨、华人的征文故事,辅于主持人深情的讲述,让故事生动感人。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各大媒体开展的“中国梦,我们的梦——美丽上海在行动”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以公众视角、市民感受来反映和展现上海的形态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引导广大市民“用事实说话、以经历证明、用心灵寻找、以理性辨析”,发现上海今天的美丽,期盼更美的上海明天,增强自信、凝聚共识,为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尽心献力,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中国梦”,中华儿女共同的福民强国之梦!践行“中国梦”,中国媒体应有更大的担当、更优的作为。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