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改文风专栏

如何“改文风” 

王红利

2014年02月19日16:01        手机看新闻

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基层堪称新闻的源泉、记者的土壤。所以,走基层是基础,是途径,只有走基层才能转作风;转作风是关键,因为作风决定文风。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改文风是目的,要想改文风必须走基层、转作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个逻辑整体,三者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只有不断深入基层,切实扭转作风,积极改变文风,才能创作出更多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作品具有泥土的芬芳。本文拟从“改文风”一环进行探讨,但是必须声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三者并非孤立的,不容偏废,所以在论述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涉及另外两个环节。

文风世代有变迁

文风,《辞海》释义:文章和说话的风格和风尚。文风是文章所体现出的个人风格,风格即人,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风,同时,不同时代有其时代所共有的某种倾向。它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特征,是社会上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文章现象。“改文风”,顾名思义,就是改变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新闻文风则是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具体反映,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报道时表现出来的格调、情趣和作风。广义上讲,新闻文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党风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反映。

自古以来,文风世代屡有变迁承替。不同朝代,不同文体,决定了文风的差异,但是时代不同,同一文体,其文风亦有较大差异。文风关乎世运,世运隐于文风。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代,都对文体样式、改进文风等问题十分重视。文体也好,文风也好,都是为了适应表达的需要。新闻面向大众传播,受众广泛,阅读率高,具备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尤需注意文风问题。

“改文风”的必要性

改进新闻文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风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党历来重视文风问题。

毛泽东同志早在70多年前延安整风时,就针对不良文风问题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党八股》,文章开列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批评了当时文风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

邓小平同志也曾经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如果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要亡党亡国。形式主义,繁文缛节,照抄照搬,套话连篇等八股习气,正是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在文风上的再现,是无所作为的官僚主义作风和懒汉作风。”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这是为改进执政作风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文风,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身体力行、勉力而为,在弘扬优良文风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由此可见,文风问题不是小问题,甚至关乎党性,改进文风就是改进党的作风。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需以新闻作品以及各种文字影像形式来表现并传播。表现和传播得好不好,与文风息息相关。它关系到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效果。新闻文风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关系着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形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改进文风不仅是咬文嚼字、讲究章句,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问题。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改进新闻文风、创新新闻文风。

如何“改文风”

俗语说“文如其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有什么样的文风。“改文风”,实则是为了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了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为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了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改文风”。

第一,深入基层,了解民间疾苦。所谓“笔锋常带感情”,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形成思想,在现实的问题中凝练语言和文字,用群众的语言表达思想,新闻作品才能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引起群众共鸣,激发群众干劲。

第二,积极扭转作风。“改文风”,关键得从改变和改进思想与工作作风做起,没有实事求是、求新务实的作风,就没有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文风,所以作风的转变是“改文风”的前提。

毋庸讳言,在我们党内,在干部队伍里,在新闻队伍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不良风气、不良作风与不正之风,主要表现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记者与任何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要以“无冕之王”自居,而应该勤思多问,这样写出的稿件才不致漏洞百出。

第三,态度明朗,言之有物。新闻是有倾向性的,新闻文风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提倡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从而发挥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当然,记者撰写稿件,要忠于党和国家的利益,忠于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第四,勤读书以提高文学修养,多向群众学习。只有勤读书才能不断进步,提高文学修养,记者和编辑都是文字工作者,没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扎实的文学功底,想要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简直是痴人说梦。很多大记者、大编辑同时也是大作家,他们的文学功底深厚,健笔凌云。任何新闻作品都要通过新闻语言来体现出来,而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大致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文风同语言文字紧密相关,但又不是单纯的语言和写作技巧问题,还体现了作者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第五,捍卫公平正义、坚持真理。唯有如此,新闻工作者才能正确地引导舆论,弘扬先进文化。温家宝同志曾经说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基本要素。新闻工作者必须热情讴歌正义与光明,无情揭露邪恶和黑暗,主持公道,坚持正义,不畏惧任何压力,有决心捍卫公平正义,坚持真理,才能真正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做好社会的良知和良心。

我们应该赓续张季鸾、王芸生等老一辈报人嫉恶如仇、坚持真理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掘与时代的契合点,以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报道权、舆论监督权,为党立言、为国尽责、为民造福。“走转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改文风”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努力的长期任务,不能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唯有不断改进文风,与时俱进,才能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①施平:《改一改文风》[J],《瞭望》,2003年第Z1期

②周云龙:《改文风,一个问题的两面》[J],《青年记者》,2011年10月下

③胡昌方:《追根溯源改文风》[J],《秘书》,2012年第4期

④高钢:《新闻写作精要》[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⑤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作者单位:秦皇岛日报)

来源:青年记者2013年1月下

 

 

分享到:
(责编:戴莉莉、程惠芬)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