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3年·第6期

央视“出彩人生”报道的出彩之处【3】

吴瑕

2014年02月24日14:38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二、“出彩人生”的报道策略

1.个案切入,以小见大

在报道手法上,“出彩人生”以个案为切入点,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凸显国家政策为个人梦想提供绿色通道,以个体为切口展现社会发展的横断面,在时空维度下透视国家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中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都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节目在讲述农企董事长卢国平的致富梦时,突出强调了国家连续五年出台的农业惠民政策以及2006年取消在中国具有2000年历史的农业税这一新闻背景,国家政策在他资金短缺时为其梦想提供了金钥匙,使他坚定了在美丽家乡当一辈子现代化“铁杆农民”的信心。周树强从小立志当火车司机,他的个人圆梦之路也见证了国家铁路发展的轨迹,从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到高铁,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当他拿到驾照时,成为了中国第一批高铁司机。这些报道由点入面,视野融合,用时代广角记录社会变迁,以人物特写聚焦生命追求,突出了报道的内涵和高度,使之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情味。

2.新闻涵化,取材精妙

媒体通过对信息“把关”来构建新闻事实世界,新闻涵化是记者在尊重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寓观点于选取的事实材料中,用事实说话,从而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这些大概念小而化之,通过选取恰当、形象的新闻素材进行具象媒体表达,就内容、技术、语言方面涵化主题,是创新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可行策略。

一是内容涵化。“出彩人生”独具匠心地挖掘新闻事实中特殊的中国符号,用“中国风”升华主题。如致力于自主研发民族品牌、创新“红旗梦”的中国汽车人李俊;勇攀珠穆朗玛峰荣登海拔8844.43梦想之巅的女大学生陈晨;因为与熊猫“干儿子”结缘走上动植物保护之路的吕植;圆梦2008北京残奥会、使盲人火炬手顺利完成开幕式交接的中国导盲犬之父王靖宇。熊猫、红旗、珠峰、2008,都是有特殊含义的中国符号,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记忆中。同时“出彩人生”将敏锐的新闻触角定位在“中国第一人”,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王澍,中国第一个普利兹克奖项(号称“建筑业的诺贝尔奖”)得主,要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变成现代都市的设计图;郭川,历时137天20小时后完成在海上不靠岸、不补给、不间断、不候援的单人环球航行,在国际环球航行史册上第一次刻下中国人的名字。这些取材以其鲜明的独特性,强化新闻的意义,可以让荧屏内外,心灵相通。

二是技术涵化。电视新闻利用画面的叙事功能、丰富的镜头表现力涵化主题,通过调控镜头的距离和对事实的取舍让图像说话,是一种视觉说服策略。例如,《农民作家:一个犁笔双耕的追梦人》在新闻叙事时,布满皱纹握笔的手、充满红血丝的双眼、墨水瓶、厚厚的手稿等一系列特写镜头细腻地刻画了一个为创作呕心沥血的作家形象。记者在解说他的自传体小说《梦比星星多》时,画面的叙事功能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夜深人静,作家在昏暗的灯光下伏案写作,镜头推远,浩渺夜空,寥落星辰月如钩,孤光一点照亮依稀可见的蔬菜大棚。用画面说话,在自然景物的渲染下,报道活化了一个地道农民作家的本色,人物的神韵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大有言未尽处意无穷的效果。

三是语言涵化。电视以其清晰的声画逻辑传播信息见长,电视新闻的语言涵化表现在新闻语态和新闻话语的运用上。新闻话语是附着言说者传播动机和情感色彩的倾向性新闻语言,表现为传播者在叙事过程中使用情态信息、意态信息等传达言说意图和对事实的评价。新闻主播在“出彩人生”专栏的语言运用上注重亲和力,语气轻松自然,语态温和亲切,面带微笑。话语中对年轻的受访者多以“小”字辈称呼、对年长者以“老”字开头,同时采纳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昵称、雅号,如“援藏大哥”“冰盖王子”“愚翁”等等,无形中表达了媒体立场。

3.百姓视角,故事表达

让主旋律报道有亲和力?镜头朝下是硬道理。“中国梦”只有根植于民间土壤,才能落地开花,发荣滋长。平民化视角,深入基层采访寻常百姓生活中的奋斗、变迁和期待,新闻才有源头活水来。故事化是使电视新闻具备可视性和吸引力的有力武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彰显人物性格的事实细节能使新闻更鲜活真实,富有戏剧性,提升观众心理期待。如《断臂“铁人”的绿色梦》中,镜头记录了残疾人兰林金用臂弯夹住、胸脯顶着锄头耕种的艰难劳动画面,他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家乡两千余亩的大山上种下了近千亩油茶和百亩苦竹。从开荒种树、学开机动车、修蓄水池到建养猪场,一个残疾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带给观众的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人物坚毅的性格溢于言表。《“鼓”舞人生》中残疾人志愿者廖智带着假肢舞蹈,鼓励受灾病患走出人生阴霾。记者在讲述她的人生变故时,呈现了从地震废墟中挖出的女儿生前视频。观众在了解每个身残志坚的生命背后那些讳莫如深的伤痛时,心酸唏嘘之余,是对生命的肃然起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运用情感策略,以情动人,无形中使得传播效果事半功倍。

结语

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要以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为前提,宏大叙事、教条灌输已然式微。新闻是选择的艺术,使“中国梦”产生直指人心的力量,源自于报道选题定调高瞻远瞩的向心力,民生视角纵观时代风貌的洞察力,视听元素展示故事内涵的感染力,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整合传播,怀有受众意识,才会奏响主旋律的报道,“出彩人生”才能大放光彩,赢得观众的青睐。电视新闻以内容为王,深度取胜,“中国梦”报道提升了电视新闻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使其传播优势扩大,是在泛娱乐化时代对新闻品质的坚守。践行“走转改”,共筑“中国梦”,是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的“高调”转身,报道既要唯上,更要唯新、唯实,“中国梦”报道对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既是新的考验,也是新的契机。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