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播出后,从没离开但已久违的“家风”引起热烈反响。27日,《家风是什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吴恒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聂辰席、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央视地方部记者张颖等参加研讨会并发言。
发言中,与会人员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家风的作用和对中国的影响。陈晋指出,从现实来看,人们不难发现,作风优良的干部大多有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又养成良好的作风。反之,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很容易导致作风不正、政风不正。
胡占凡谈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毫无疑义地应当在媒体宣传中占据突出位置,形成突出、集中、多样、连续的宣传态势,进而引导社会舆论。基于这样的考虑,央视主动设置议题,策划推出了家风系列报道,力图旗帜鲜明而又入脑入心地宣传核心价值观,体现主流媒体的社会担当和品质追求。
何东平表示,央视关于“家风”的采访很有意义,社会反响大、效果好,是传播积极价值的好题目。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开展“家风家教大家谈”征文活动。报纸可以发挥语言文字的优势,把家风问题向家教延伸,向家训、家书延伸。
在当前的舆论场特别是新媒体环境里,不同的争议经常激荡。张颐武说,“家风是什么”是最少争议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找到了中国人的最大共识、最大公约数,从这个最大公约数切入,让大家对社会的认同、对中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都有一个新的提升。
“接通两条线,打通两个场。”杨华如是总结《家风是什么》的成功实践。两条线即“天线”与“地线”,“天线”就是决策层的注意力在哪里,家风和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有紧密的联系;“地线”就是民众的感受是什么,社会人心的共鸣点在哪里。
“看来说真话,老百姓喜欢。”一位采访对象短信里的最后一句话,让张颖感到“太宝贵了”。在谈到采访感想时,张颖说,“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的每一位采访对象,从他们身上,我收获许多”。
此次研讨会由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主持,近200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