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4期

网络新闻失实原因新探

田艺霏 张彤

2014年04月02日15:18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终端的广泛普及,网络因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便利等优势,成为了人们阅读新闻的新宠,新闻不再局限在报纸、电视、收音机等传统载体上,网络新闻应运而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网络新闻存在的失实问题,需要我们警惕和重视。

关键词:新闻失实;浅阅读;把关人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1]。

网络新闻并非完美无缺。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的大范围普及和应用,公众参与度的提升,网络新闻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目前网络新闻面临着严重失实的问题,成为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试从浅阅读时代受众浅阅读习惯,网络新闻转载泛滥,把关人角色定位不明三方面对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进行新的探析。

一、浅阅读时代,受众浅阅读造成的失实

浅阅读是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概念,指的是不深入细致的阅读方式,浅尝辄止、走马观花,不做精神和思想的深入探究和分析[2]。与深阅读相比,浅阅读具有碎片化、快餐化、跳跃性的特征,是“快餐”文化的典型表现。人们习惯于获取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信息内容,信息接收呈现碎片化;更多的新闻侧重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事实,新闻内容呈现快餐化;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少塌下心来阅读新闻,大多停留在“浏览”层面,新闻阅读往往一目十行有选择的阅读文章部分内容,则表现出新闻阅读跳跃性的特征。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无暇细致阅读文章,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让人们的阅读失去方向。因此,人们通过微博、手机报等多种手段,迅速享用海量信息,产生信息的满足感。浅阅读成为当下人们普遍采取的阅读方式。但是,浅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受众造成新闻失实的主观性原因。

首先,浅阅读时代,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3]。这种有针对性、目的性的阅读,让受众的阅读带有主观性,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标题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容易造成偏听偏信,以偏概全,还有可能成为谣言的帮凶,助长谣言的泛滥。最终造成原本真实的新闻源经过多次的主观改造最终变成了完全失实的新闻。

其次,浅阅读时代网络新闻的碎片化,也是造成新闻失实的另一原因。浅阅读时代,网络新闻工作者为了顺应受众浅阅读方式,往往将一个整体的新闻事件“打碎”, 阅读出现了更多的非连贯性和碎片化,这些对于完整准确理解一条新闻、认知新闻事实的原貌都有不利影响。一些网络新闻的浏览者往往被各种链接左右,深陷其中,失去了阅读的专一性和自主性,到头来不知道自己阅读的新闻到底是什么,主要事实信息是什么[4]。片面的突出夸大人们感兴趣的新闻点,甚至只写人们关注的方面,用局部真实代替整体真实,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新闻的失实。

二、网络新闻的转载泛滥

迅速及时的特性使得网络浏览新闻信息的人数占了很大的比重,网络新闻方式显然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方式。但即使如此,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不升反降,备受诟病。从韩寒被结婚到金庸被死亡再到李宇春整容死……网络新闻制造了许多虚假新闻,让原本不堪一击的公信力变得岌岌可危。造成人们为求新闻“真相”,而诉诸于传统媒体的局面。这是网络新闻传播的悲哀,也是网络新闻真实性面临的困境[4]。造成网络新闻的附属地位主要由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网络新闻的新闻源复杂,极易造成源头失实。网络新闻的新闻源既来自传统媒体又有商业网站的信息发布还有个人发布的消息。由于网络新闻的来源渠道广泛,也难免带有异性的随意性,并导致网络新闻的失实[5]。而这种报道往往集中于社会新闻,网络新闻编辑为了获得高点击量、满足读者的猎奇性和趣味性,盲目转载新闻,大肆夸大标题,形成文不符实的“标题党”。既在无形中降低了网站的公信力,又助长了谣言的传播。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