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9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 深入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各地行动

打击新闻敲诈为舆论生态去“污”

唐知运

2014年04月14日13:44    来源:华声在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打击新闻敲诈为舆论生态去“污”

4月10日,湖南召开打击新闻敲诈、假新闻和假媒体、假媒体机构、假记者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新闻单位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动真碰硬,严厉打击新闻敲诈、假新闻和新闻“三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专项打击新闻敲诈、假新闻和新闻“三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既是完成中宣部等9部门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也是维护新闻宣传工作的权威性、客观性、公信力,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现实需要,其意义不仅重大而且深远。湖南此时对新闻敲诈“亮剑”,可谓顺乎民心、合乎民意、正得其时。通过持续开展打击行动,能够为舆论生态去“污”, 还公众一个清朗、健康的舆论环境。

新闻媒体位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不但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人民也高度关切。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瞭望塔”,新闻工作者以其特殊的定位、身份与权利,铸就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 “无冕之王”的特殊地位。但在进入社会化媒体的当下,新闻采访权特别是舆论监督权,呈现出滥用和冒用的趋势。一些真、假媒体,真、假记者,滥用或冒用舆论监督权,以发表批评报道、“曝光丑闻”等手段要挟报道对象,进行敲诈勒索,谋取不法利益,成为当前舆论环境的一颗“毒瘤”。

去年喧嚣一时的《新快报》利用媒体公器叫板长沙警方,“贼喊捉贼”式的叫嚣“请放人”,让新闻媒体形象跌倒谷底,将当前舆论环境的阴暗一面暴露无遗,这类媒体不惜凭空捏造假新闻,故意挑起事端,赤裸裸地进行自我炒作,使得记者遭遇了日益严重的道德危机,引发了“信任危机”。好在国家相关部门及时“亮剑”,通过进行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等行动改善了日益扭曲的舆论环境,湖南将假记者格祺伟批捕更是极大的震慑了新闻敲诈行为。

解决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绝非一日之功,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筑牢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防线,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良好声誉,仍是当今社会中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表示将“筹备成立湖南省新闻界的道德委员会,加强行业自律”可谓抓到了“牛鼻子”。新闻工作者和新闻行业道德的自律,始终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步骤。

打击新闻敲诈任重道远,但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闻敲诈这个舆论生态的毒瘤定能摘掉,舆论环境定能持续好转。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