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舌尖"导演谈中国商业纪录片:和国际差距还很大

解辰巽

2014年04月23日14:53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纪录片何时走进大时代

  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若干意见》之后,中国纪录片因为有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在三年多时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而近日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也在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国际纪实影像经营模式论坛上宣布其已经获批上星运行。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中国纪录片目前仍然摆脱不了自给自足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工业化生产模式依然任重而道远。

  九成片子入库

  “中国并不缺少好的纪录片作者,但是商业纪录片,中国和国际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在第二季的首播发布会上这样说。

  纪录片分类有很多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从市场的角度将纪录片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叫工业纪录片,第二类叫做公共纪录片,第三类是独立纪录片。其中只有工业纪录片达到的特点叫做跨文化、跨时空。

  在张同道近期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显示,2013年中国纪录片生产达到11000小时,其中称得上纪录片产品的只有1200小时。这就意味着,将近90%的片子不是为市场而生产的,它们无法从作品转化成产品再到商品。这些纪录片在完成播出之后,就被收入磁带库。

  运作机制死板

  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即将上星运营。北京电视台台长赵多佳算了一笔账,“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从开播到现在两年多投入已经过亿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广告回报非常微弱。”

  目前,我国纪录片单集经费在几万元,而西方达到每集10到15万欧元,探索频道一小时节目成本高达10到20万美元,大制作的要达到百万美元。投资是成就精品的基本保证。所以赵多佳认为,依旧按照传统的制播一体运作机制,采取体制内电视台独立投入、独立制作、独立营销,封闭的自循环方式,在人才不足,资金压力等问题下,这就是一条行之不通的死胡同。

  尝试市场运作

  张同道认为,2012年是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元年,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我们第一次把纪录片单个作品完成了市场延伸”。

  正如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所说,《舌尖》第一季并不是按照市场的方式运作的,正在播出的《舌尖2》则是一次市场化运作的尝试。《舌尖2》在立项之初就进行了项目招标;节目播出的同时段,天猫网开启《舌尖》美食同步开售,果壳网推出“舌尖”APP发布官方菜谱。三多堂传媒总经理高晓蒙说,“《舌尖2》的播出,对这个行业来讲特别重要,我们必须让行业里有一个代表作品,能够向市场证明纪录片行业是可以赚钱的。”

分享到:
(责编:张玉瑶(实习生)、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