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发展趋势与展望
1. 内容类型化和渠道碎片化
互联网正引发一场以技术融合创新为先导,带动市场融合和产业融合,最终引发管理体制融合的变革。未来的传媒产业内容趋于“类型化”,传播渠道趋于“碎片化”。
“碎片化”主要指互联网时代的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体的时间碎片化,用户的媒体使用习惯和共性被打破,媒介形态更加多元化、小众化。新媒体大量分流用户,挤占广告市场份额,传统大众媒体的渠道控制力下降。未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将继续削弱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受众作为传播个体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广告营销市场呈现“碎片化”特征。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快捷的渠道和更精准的信息才是成功的关键。
另一方面,“大传媒时代”的媒体形态无论如何改变,人们对内容(信息)的需求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更加丰富和个性化。仿若电影的“类型片”,媒体和媒体信息正按照受众特征进行细分,并被打上各种标签。未来内容供应商可能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内容呈现“类型化”趋势。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针对特定受众,将其内容、特点做到极致,是其在网络时代“突围”的关键性武器之一。
2. 移动互联网重构传媒产业结构,媒体未来趋向多屏融合
移动互联网无疑是2013年最热门的字眼。两三年前人们还都通过家庭宽带访问互联网,但短短几年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如果说互联网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落,移动互联网则有可能成为压垮传统媒体的最后一根稻草。据普华永道研究预测,2014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收入预计达2590亿美元,2017年将突破3850亿美元,占全球互联网开支的58%,届时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渗透率将增至54%(2012年仅为13%)。未来全球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移动互联网不但与社会化媒体、电子商务结合,开创出新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媒体的联动也日益频繁,多屏融合成为大传媒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2013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被赋予更多媒体价值,平板电脑、网络电视也极大扩展了传媒产业的想象空间。
2014年,移动媒体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个人电脑用户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平台加速迁移;新闻、阅读、音乐等移动服务和应用与微博、微信、视频等平台互联互通,构成全媒体业务战略,并加速商业化步伐;移动广告形式、广告表现力和合作平台逐渐成熟,广告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国内移动终端平台操作系统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Google、苹果、电信服务商等移动媒体巨头的发力点也将转向服务和应用层面,成为一支新的竞争力量,移动互联网有可能成为构建“大传媒产业”新格局的核心。
3. 转型与整合:传统媒体的突围之路
根据目前发展现状预计,中国报业市场未来五年有可能缩减一半;电视媒体虽然仍占据市场领导地位,但互联网快速增长已经和电视并驾齐驱,2014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有望赶超电视。未来两到三年是决定传统媒体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新媒体的强劲发展势头迫使传统媒体加快转型步伐。如果说2013年是传统媒体从转型模式研究走向探索实践的一年,2014年将是传统媒体深刻转型的决战年。
另外,《新闻晚报》休刊释放出报业重组走向深刻阶段的信号。停刊、减编是传统媒体避免同质竞争和资源浪费所做出的理性选择。传媒集团的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整合的步伐将加快。传媒企业应把注意力转移到整合后如何进行业务重组、资源配置、人员安置、成本控制等问题上。
转型之路机遇和挑战并存。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缩短了传播的渠道和时间,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传媒产业结构雏形初见。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将高举数字化和移动化大旗,调整战略布局,以期在竞争格局尚未明朗的移动媒体领域找到出路。
4.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传媒产业的新发展模式
不管是传统的印刷和电波媒体,还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解决的都是人和信息如何互动的问题,只不过信息的载体不同。数据信息本质上是一种服务,这与媒体价值核心异曲同工。诸如布隆伯格、路透、日经等媒体企业,就是通过庞大的金融数据库提供财经信息服务,基本等同于综合性的财经媒体。
目前,移动端应用相对孤立,还没有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如果能整合移动端的数据,大数据、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商业价值就有望兑现,三者结合发展的模式或许会成为传媒产业的主流。通过移动终端,企业可以依托搜索、交易、社交等数据勾勒出目标受众的特征,甚至进行定位,并支持商务和金融服务,这样的商业图景离我们并不遥远。
5. 网络视频、移动游戏、自媒体:资本驱动的传媒产业增长点
2013年,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市场增长迅猛,市场规模分别达到892亿元和128亿元,同比增长32.9%和41.9%,发展速度领跑传媒产业各行业,其中移动视频和手机游戏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2014年将开启4G时代,移动视频和手游市场借4G的东风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
社交媒体的出现创造出“自媒体”概念,依托微博微信等平台,个人、企业和专业自媒体形态大量涌现。2014年3月,微信正式向公众服务号开放支付功能,自媒体商业生态圈逐步成形,大到腾讯、网易、搜狐的聚合型自媒体,小到用户个人生产和销售内容,自媒体有可能再次颠覆传媒产业生态结构,并开创新的商业模式。
6. 传媒产业预测
2013年是《传媒蓝皮书》连续观察和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传媒产业总值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十年也是历经巨变的十年,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与传统媒体形成双雄争霸的格局。
未来十年,中国传媒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一方面,传媒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朝阳产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发展。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字,目前全球传媒与娱乐产业年消费额在两万亿美元左右,未来五年的增长率将保持在5-6%。全球传媒产业的整体提升对我国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带动人们消费水平提高,也将推动传媒业的增长。根据世界各国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文化消费高速爆发。201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67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的占比逐步提升,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业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较五年前翻了一番,根据对传媒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我们相信,传媒产业未来五年还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产业集中度和行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初步预计,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1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达到1.6万亿元,文化传媒产业整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GDP占比达到5%。
(作者:崔保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何丹嵋,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