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青年记者》>>2014年3月下

再谈都市报长假休刊的是与非

王建珂

2014年05月26日13:50    来源:青年记者    手机看新闻

2006年,笔者写了一篇题为《春节长假无报可读真闷人》的博文,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对都市报长假休刊提出质疑,一时间引起热议。这几年仍有许多这方面的议论,有人甚至以报纸违约为由告上法庭并获得胜诉。但许多都市报,包括开启了我国都市报时代的《华西都市报》,以及在当地甚至全国有影响的《齐鲁晚报》、《扬子晚报》、《大河报》、《华商报》、《重庆商报》等,今年春节长假仍然休刊,有的甚至从除夕前一天就无报了,只有《京华时报》、《新京报》、《北京晨报》、《新闻晨报》、《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等照常出版。

都市报长假休刊,到底是耶,非耶?

上世纪80年代,《扬子晚报》、《齐鲁晚报》等众多晚报兴起,当时是作为机关报的补充出现的,目的主要是“小报养大报”。后来,这些报纸效法《华西都市报》“嫁接”党报的做法,注重“新闻立报”,特别是重视刊登时政、经济等主流新闻,可以“一报在手,什么都有”,逐渐嬗变为独立的报纸,成了市民不可或缺的读物。

以前,我国一般市民并没有读报的习惯,正是由于作为市民报的都市报出现,才使包括摊贩、的哥、农民工等群体在内的一般群众,成为报纸的读者。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报业协会原副会长李东东2009年在一篇文章中说:“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报业奇迹,也加速了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可以说,都市报的兴起与繁荣是新中国报业60年发展史册上尤为辉煌的一章。”今天,都市报,特别是大城市主要都市报的地位依然重要。虽然省以上党报假日一般不休刊,但是,办公室“将军”把门,谁会到那里去看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倒是照常运作,但是毕竟代替不了报纸的优势,如可以随时阅读、更有深度等。所以,都市报是假日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虽然国外纸媒遭遇“寒冬”,“狼来了”的传言满天飞,可是,在网络、电子媒体发达的美国,读报的人还有很多,每人平均读报时间仍达半小时。美国一般假日报纸比平时更厚,圣诞节也不停报。

有人说,长假期间,人们忙于串门、旅游,无暇读报。事实上,许多人会把读报作为假日学习和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养成了天天读报习惯的老读者,无报可读确实是很郁闷的。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是都市报的职责。深圳报业集团曾就节假日要不要出报做过一次调研。最后的结论是,人们在紧张工作一段时间后,到了节假日依然对信息有比较强烈的需求,对各类新闻信息、服务信息的需求量比平日更大。

老一辈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一生参与创办报刊约20种,以创办《世界日报》、《世界晚报》等闻名)曾经指出:“除环境及不得已原因外,我们认定,报纸对于读众,乃一种无形的食粮和无形的交通工具,应当终年为读众服务,无论任何节日,概不许有一天的休刊。”

有人说,报社记者编辑也要休息。确实如此。他们平时工作高度紧张,需要有一段放松的时间。但是,假日期间社会还在运转,警察、医生、公交车司机等比平时还要忙碌。许多党报的人员也要上班。笔者上世纪60年代初负责编辑时事版,由于人手不足,一整年只休息了一天,一些编辑也轮流代替校对人员,让他们休息几天。此外,长假期间完全可以采取轮休的办法,维持报纸出版,也可适当减少版面。

其实,说到底,某些都市报长假休刊,主要还是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节日出版报纸,广告、发行等问题很麻烦,销路可能一时上不去,报纸成本会增高,这是实情。但是,一年广告收入上亿甚至几亿元的报纸,就不能考虑一下公众的需求?退一步说,哪怕是有一点经济损失,就算给读者“让利”或“反哺”吧。何况,这样做,还能够提升报纸的美誉度,这可以说是潜在的经济效益。再者,如果一个城市里有一张都市报率先不休刊,也许反而能够增加发行量,引来更多广告,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呢。

都市报坚持长假出版,彰显了报纸的责任感,也是自信的表现。而休刊,则反映了没有把自己看成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报纸。社会和自然界变动不居,新闻层出不穷。愿都市报也能适应外界的变动,契合读者的需求,改变长假休刊的惯性做法。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